網頁

2019年12月17日 星期二

金剛經談因果。圓瑛大師文殊篇、頓斷無明

金剛經談因果。圓瑛大師是專修楞嚴經與圓覺經、他所言的圓覺之性、實無可修。

但以自性之光明、圓照清淨之覺相、
離(念)頓入、「當處了知」(此知)即是大智慧光明、照破無明、則無明頓斷「(無明)無體可得」。
在文殊篇中、佛言:「一切如來、本起因地、皆依圓照清淨覺相、永斷無明、方成佛道。」
圓瑛大師的解釋是:「以自性光明,圓照清淨覺相、就是離念頓入、(此知)即是大智慧光明、照破無明、、則無明頓斷」當處了知的(此知)就是大智慧光明乃智光、了知(無明)無體可得、則無明斷了。
由此可知、常寂光淨土、無形無相。
唯智光常照清淨覺相、理智為一、無二。謂寂寂明亮。
唯知、見、聞、覺、乃本有智光所轉化的。即佛在楞嚴經回答富樓那所問的、生相無明的由來;性覺必明
,妄為明覺;覺非所明,因明立所;所既妄立,生汝妄能。就是性覺必明的無相常寂光淨土、因爲起妄明覺而成爲有光明相的妄明妄覺(稱生相無明)、再由本有的智光轉化為見、聞、覺、知等妄知妄見。由此證明、見聞覺知乃本有智光起妄而有。
所以當在迷眾生、在學佛修行時、以本有自性光明智光、圓照清淨覺相理體、(離念頓入)則理智合一、就認知了無明是妄、無體可得的。因此由妄明所起的生相無明就破了、了知沒有一念生相的初相、相續相破、業相、見相、境界相全都破了。因此恢復本有清淨心、同時、本有的清淨心所現見聞覺知、就是楞嚴經所言的、性見覺明、覺精明見、性具之見、即是覺體本明、本覺之精、即是妙明真見。
性識明知,覺明真識,妙覺湛然,遍周法界、性具之識,即是妙明真知;本覺之明,即是性真之識。性覺真空,性空真覺,清淨本然,周遍法界。性具之覺,本是真體之空;性具之空,即是真體之覺。
這也是圓覺經與華嚴經所言的:法界緣起、一心性起、事事無礙法界。也是佛陀在世時所看見的清淨法界。

謂之:惺惺無妄、寂寂明亮、萬象常真、森羅一相。

2019年12月14日 星期六

金剛經談因果。圓瑛大師圓覺經文殊篇

金剛經談因果。圓覺經文殊篇、圓瑛法師:

圓覺之性、實無可修。

但以自性之光明、圓照清淨之覺相、
離(念)頓入、「當處了知」(此知)即是大智慧光明、照破無明、則無滅頓斷「(無明)無體可得」。

(見、聞、覺、知)當處了知、此知即大智慧光明。

打坐入定時、常寂光淨土。神識剎那往、常寂光淨土。睡覺入夢時、無明實性即佛性、常寂光淨土。佛陀於金剛經、行住坐臥時、華嚴經法界緣起、事事無礙一真法界、佛法身、報身智慧、化身釋迦牟尼佛三位ㄧ體、一體三位時、常寂光淨土。神通大光明藏、三昧正受、一切如來光嚴住持、是諸眾生清淨覺地、常寂光淨土。 阿彌陀佛、善哉善哉。

心若不強名、妄情從何起。
惺惺無妄、寂寂明亮、萬象常真、森羅ㄧ相。
清淨心做愛、解脫、

清淨心做愛、真如。

金剛經談因果。佛陀所言的清淨與妄心無明


金剛經談因果。佛陀所言的清淨心與無明妄心。今天我做了個有趣的試驗、我將身體在原地自轉十圈、結果是、當我立定停止轉動、將眼睛看往定點方向、卻是見著了客廳空間ㄧ樣快速在轉動著、跟著我閉上雙眼、眼前片黑、但卻覺得房間在轉動著。這試驗的有趣在於、我在停止自轉圈後立於定點看往個定點方向。看著客廳空間快速轉動著,即使在我閉著眼睛後立於定點不動、卻是覺的客廳空間正轉動著呢!這讓我明白了佛陀在楞嚴經與圓覺經裡所談到的翳眼與空華。他所談的本自清淨心因翳眼(妄念無明)卻妄見妄有的現像界。眾生如果清醒了(妄念無明)妄有現像界,這般自是清淨心如是、意謂客廳空間那有轉動、更有何荒唐見到轉動客廳空間。佛陀所說的清淨真如、是當轉圈後頭暈、看到了客廳空間轉動著幻像、心意領納客廳空間轉動著融通幻識覺境、閉眼時感覺空廳空間轉動著心意領納客廳空間轉動幻識覺境幻覺。等頭不暈了,就清楚了客廳空間從沒有轉動過、轉動的幻像幻覺沒有了。這就是佛陀所講的本性真如是不動的、清淨的、本來如是。如果眾生認知因轉圈頭暈所產生客廳空間轉動是暈頭所有的妄識幻覺妄見、不真實的、不被幻像迷惑,的當下是華嚴經所謂法界緣起、ㄧ心性起現像界、事事無礙妙有、稱所見所覺所識清淨境界。因為還是在清淨心所識所見所覺的客廳空間轉動的假像,心知肚明、稱為一心性起境界;但是如果眾生反之將轉圈頭暈所識所見所覺的客廳空間轉動的幻像當成真實境界、且執取著客廳空間轉動的幻像幻識幻覺為真實境界、這種事在佛陀的話語上、稱之為將虛擬的世界當作且執取為真實的世界、錯認假的境界為真實境界。由此將本有的清淨心錯認為有生滅的妄想境界、而產生了妄想的生死輪迴、將妄想的生死輪迴而有的六道輪迴的生離死別情境、誤認為真實世界。這就是佛陀所謂的眾生無明妄想、迷假為真的顛倒妄想。 真如不起邪心。

心若不強名、妄情從何起。
惺惺無妄、寂寂明亮、萬象常真、森羅ㄧ相。
清淨心做愛、解脫、
清淨心做愛、真如。

金剛經談因果。斷言絕慮、寂滅無二。


心若不強名、妄情從何起。

惺惺無妄、寂寂明亮、萬象常真、森羅ㄧ相。
清淨心做愛、解脫、

清淨心做愛、真如。

2019年12月9日 星期一

金剛經談因果。慧可與可勤圓悟大師

金剛經談因果。克勤圓悟大師的華嚴經法界緣起、性起事事無礙境界的事事無礙,如意自在。
  手把豬頭,口誦淨戒。
  趁出淫房,未還酒債。
  十字街頭,解開布袋。’”

與慧可大師的‘覓心了不可得、安心竟’。兩者是同還是異呢?當然是相同的、覓心了不可得、心自清淨、與惠能大師所謂的自性本自清淨當然相同。清淨心、當然無淨與垢、也同與克勤圓悟大師的自性本自清淨。為何說清淨心做愛是解脫、清淨心那有做愛這種東西、所以清淨心做愛,所以清淨心沒有做愛這個東西、卻做愛著,就如同保險箱裡沒有半毛錢、卻說看到了保險箱有百萬元,而事實保險箱沒錢。所以事實保險箱內清潔溜溜的。 不就是清淨心內做愛的海市塵樓、不真實存在。所以克勤圓悟的如意自在,這事事手把豬頭、口誦淨誡、趁出淫房、未還酒債、全都清淨的。意謂著解開布袋、將凡事都解放了,覓心了不可得、自是心清淨、那有做愛,淫房、酒債、豬頭、淨誡這些詞、又有什麼妨礙呢?

金剛經談因果。慧可、憎燦、道信大師

金剛經談因果。慧可大師的「覓心了不可得」。三祖憎燦的「覓罪了不可得」。四祖道信的「無人縛」。如果再以無明問我:「乞師教斷無明」師問:「將無明來」我答「覓無明了不可得」師回:「斷汝無明盡」因無明沒有體性不是實物。所以師答無明已斷,斷無明、則已是佛竟,因為眾生本是佛、因無明妄有生滅輪迴。無明妄滅、則妄盡返原、本來是佛。如果本來沒有無明、當然本來也沒有貪瞋痴慢疑、當然也沒有殺盜淫妄。所以當體清淨、無生滅、無動搖、無知見、無智也無得、無有恐怖、寂滅無二。時時處處常寂光淨土。如同成佛得斷無明、但是覓無明了不可得、沒有無明、有何可斷、無明既然沒有的、當然是佛呀,本來如此。

金剛經談因果。牛頭法融

禪宗開悟錄法融

懶融禪師問:“既不許作觀行,于境起時,心如何對治(既不許作染淨、善惡等二邊分別觀照,那麼請問,當境界起來的時候,如何用心對治)?

四祖道:“境緣無好醜,好醜起于心。心若不強名,妄情從何起?妄情既不起,真心任遍知。汝但隨心自在,無復對治,即名常住法身,無有變異。吾受璨大師頓教法門,今付于汝。汝今諦受吾言,只住此山。向後當有五人達者,紹汝玄化。”

惺惺無妄,寂寂明亮。萬象常真,森羅一相。

但是,这个“寂”字,并不是教我们像一截木头那样毫无生气,而是要有“常
惺惺”的生机在其中。“惺”的意思,是心里有了北斗星,明亮不疑,知道自己所
处的境界,有静还有定。此心本不迷,这就叫做“惺惺”。“寂寂”属于“一念不
生”,“惺惺”属于“一念不迷”。“寂寂”不是死寂,“惺惺”不是妄想。

懶融禪師問:“既不許作觀行,于境起時,心如何對治(既不許作染淨、善惡等二邊分別觀照,那麼請問,當境界起來的時候,如何用心對治)?

四祖道:“境緣無好醜,好醜起于心。心若不強名,妄情從何起?妄情既不起,真心任遍知。汝但隨心自在,無復對治,即名常住法身,無有變異。吾受璨大師頓教法門,今付于汝。汝今諦受吾言,只住此山。向後當有五人達者,紹汝玄化。”

四祖這段話的主要意思是,一切好醜善惡等二邊差別,完全是心的妄想分別所致,並不是實有。只要我們的心一落入二邊分別,我們就會產生取舍心理,作種種對治,而這恰好是跟解脫之道相違背的。因此觀心的最要緊處,就是要作平等觀,不取不舍。這種平等觀源于對諸法性空的體認

心性不生,何須知見。本無一法,誰論燻鍊。
  往返無端,追尋不見。一切莫作,明寂自現。
  前際如空,知處迷宗。分明照境,隨照冥蒙。
  一心有滯,諸法不通。去來自爾,胡假推窮。
  生無生相,生照一同。欲得心淨,無心用功。
  縱橫無照,最為微妙。知法無知,無知知要。
  將心守靜,猶未離病。生死忘懷,即是本性。
  至理無詮,非解非纏。靈通應物,常在目前。
  目前無物,無物宛然。不勞智鑑,體自虛玄。
  念起念滅,前後無別。後念不生,前念自絕。
  三世無物,無心無佛。眾生無心,依無心出。
  分別凡聖,煩惱轉盛。計校乖常,求真背正。
  雙泯對治,湛然明淨。不須功巧,守嬰兒行。
  惺惺了知,見網轉彌。寂寂無見,暗室不移。
  惺惺無妄,寂寂明亮。萬象常真,森羅一相。
  去來坐立,一切莫執。決定無方,誰為出入。
  無合無散,不遲不疾。明寂自然,不可言及。
  心無異心,不斷貪淫。性空自離,任運浮沉。
  非清非濁,非淺非深。本來非古,見在非今。
  見在無住,見在本心。本來不存,本來即今。
  菩提本有,不須用守。煩惱本無,不須用除。
  靈知自照,萬法歸如。無歸無受,絕觀忘守。
  四德不生,三身本有。六根對境,分別非識。
  一心無妄,萬緣調直。心性本齊,同居不攜。
  無心順物,隨處幽棲。覺由不覺,即覺無覺。
  得失兩邊,誰論好惡。一切有為,本無造作。
  知心不心,無病無藥。迷時舍事,悟罷非異。
  本無可取,今何用棄。謂有魔興,言空象備。
  莫滅凡情,唯教息意。意無心滅,心無行絕。
  不用證空,自然明徹。滅盡生死,冥心入理。
  開目見相,心隨境起。心外無境,境外無心。
  將心滅境,彼此由侵。心寂境如,不遣不拘。
  境隨心滅,心隨境無。兩處不生,寂靜虛明。
  菩提影現,心水常清。德性如愚,不立親疏。
  寵辱不變,不擇所居。諸緣頓息,一切不憶。
  永日如夜,永夜如日。外似頑囂,內心虛真。
  對境不動,有力大人。無人無見,無見常現。
  通達一切,未嘗不遍。思惟轉昏,迷亂精魂。
  將心止動,轉止轉奔。萬法無所,唯有一門。
  不入不出,非喧非靜。聲聞緣覺,智不能論。
  實無一物,妙智獨存。本際虛衝,非心所窮。
  正覺無覺,真空不空。三世諸佛,皆乘此宗。
  此宗豪末,沙界含容。一切莫顧,安心無處。
  無處安心,虛明自露。寂靜不生,放曠縱橫。
  所作無滯,去住皆平。慧日寂寂,定光明明。
  照無相苑,朗涅槃城。諸緣忘畢,詮神定質。
  不起法座,安眠虛室。樂道恬然,優遊真實。
  無為無得,依無自出。四等六度,同一乘路。
  心若不生,法無差互。知生無生,現前常住。
  智者方知,非言詮悟。
  (《景德傳燈錄》卷三十)

2019年12月4日 星期三

楞嚴經。性色真空、性空真色。圓瑛大師

當曰性色真空,真空性色;性空真色,真色性空。總成色空融即,其義方足。圓瑛


汝元不知:如來藏中,性色真空,性空真色,清淨本然,周遍法界。

此明全體圓融。地大之色,體即法界,色空圓融無礙,本非和合。汝阿難固執因緣和合者,因無始覺妙智,元不知如來藏,本覺妙理之中,無法不具,無法不融者也。  如來藏即真心之別名,乃依理立名。如來二字,即真心不變隨緣,隨緣不變之理,圓融無礙,含藏一切諸法,無一法不在裏許,故曰如來藏中。  性色真空,性空真色者:乃指如來藏中,性真色空,互相融即,此七大,科科皆曰如來藏中,是屬理具之七大,當約藏中未發現者說,不同前四科,是屬事造之七大,乃為藏中已發現者說也。

問:「四科之法,何以亦目為七大?」答:「陰、入、處、界,與七大無別,但橫、豎、開、合之不同耳。約豎論,則開色陰為前六大,合受、想、行、識四陰為識大;約橫論,則合六塵為五大,合六根為見大,合六識為識大。何嘗離七大而別有哉?」    而如來先會四科即藏性,是將已發現七大,一一會歸藏性,以明即事則理,故曰本如來藏。此科是說未發現七大,一一含具藏中,以明全性全相,故曰如來藏中;觀中字即理具事造所由分也。  問:「本科原屬地大,不言地大,而易以色字,其故何也?」答:「地大為色法所攝,易以色字,舉其總也。」色而稱曰性色真色者,非指世間已發現之色,乃指藏中性具之色,真體之色,與空相融相即色空,本屬對待,融之則性具之色,即是真體之空,豈同析色以歸空也。性具之空,即是真體之色,豈待合空以成色也。性則言其非相,亦即理而非事也;真則言其非俗,亦即體而非用也。有以理事體用合釋者,非也。  性真二字,即是理體,為色空之本。字別義同,今影互用之,若不影互應有四句,當曰性色真空,真空性色;性空真色,真色性空。總成色空融即,其義方足。

又性色真色,非但揀異於已發現,世間麤細之色,併不同乎般若觀照,即空之色也。又性空真空,非但揀異於凡夫外道,頑斷之空,併不同乎般若觀照,即色之空也。此之色空,俱屬全體,隨心應量下,方顯大用。清淨本然者:指如來藏,自性清淨,不假功用,並非澄之使清,滌之使淨,乃本來清淨,無有濁垢,藏中色空,唯性唯真,即同體清淨也。

周遍法界者:上句約藏性,本具不變之體,此句約藏性,本具隨緣之用。未經起用,但周遍於理法界,若從體起用,自可周遍於事法界矣。起用在下一段。

隨眾生心,應所知量。

此明大用無限。用從體起,事造不離理具也。仍本如來藏,不變之體,現起隨緣之用,隨九法界眾生之緣,此眾生,即九界眾生;心以根性言,九界眾生根性,有勝劣之不同;量以知識言,九界眾生知量,有大小之不等,此皆從平等性中,已起差別之相。  若眾生,但以劣心小量致之,則所以應之以麤少之色者,固無不副其心,而無不滿其量也;若眾生,能以勝心大量致之,則所以應之以廣妙之色者,亦無不副其心,而不滿其量也。交師此解極好,併下段乃為千古獨唱,無人能出其右者。



汝全不知:如來藏中,性覺真空,性空真覺,清淨本然,周遍法界。

汝全不知,寓有深責之意。我如是為汝種種開示,中道了義,要汝觀空得悟。汝竟全然不知,如來藏中,性具之覺,本是真體之空;性具之空,即是真體之覺。此二句,按前空大,變其文法,將前指性之空,換為覺字,空覺二字,皆指藏性。藏性具有寂、照二義,空是寂義,覺是照義。又復顛倒其詞,將本大性空之句放在下句,若不變其文,則雙句皆是,性空真空,性空真空,無可分別。清淨本然,周遍法界,準前可知。

阿難,見覺無知,因色空有。

見覺無知,因色空有者:乃明見大即藏性,見覺即見性,是靈明洞澈之覺體,一段光明,寂而常照,不立能所,本來無有,能知所知,乃因色空,而有能知,及所知耳。此即下文,由塵發知之義。由有色、空之塵,黏湛發見,始有能見之根,與所見之塵,而成能所二知。見覺無知,指不變之體,因色空有,指隨緣之用。


汝曾不知:如來藏中,性見覺明,覺精明見,清淨本然,周遍法界。

此顯全體圓融。曾不知,即一向未曾悟也。汝未悟如來藏中,性具之見,即是覺體本明,本覺之精,即是妙明真見。此中性見、明見,同上性色、真色,以性融大也;覺明、覺精,同上性空、真空,直指本體也。清淨本然二句,謂見等體本清淨,廣大圓滿,周遍法界。


隨眾生心。應所知量。如一見根,見周法界。聽、嗅、嘗、觸、覺觸、覺知,妙德瑩然,遍周法界,圓滿十虛,寧有方所?

此顯大用無限。隨即隨緣起用,能隨九界眾生,勝劣之心,大小之量,一一應之;下則舉例以顯,如一見根,稱體周遍,以例諸根,耳之聽,鼻之嗅,舌之嘗觸,味以合方知,故亦名觸,身之覺觸,意之覺知,此等諸根,即妙性之德用,清淨光明,如玉之瑩光皎潔,俱同見根,遍周法界,圓滿十方虛空,寧有一定方所,即無在無所不在也。四結顯體用竟。


汝元不知:如來藏中,性識明知,覺明真識,妙覺湛然,遍周法界。

此結顯識大之體。以識體即是如來藏體,由阿難無有真智,不悟真理,故曰:汝元不知如來藏性之中,性具之識,即是妙明真知;本覺之明,即是性真之識。以藏性、識性,相融、相即也。  妙覺湛然,然周法界者:前云清淨本然,約本元自性說;今此識大,體即妙本明覺,湛然凝然,故直稱妙覺湛然;體中元具遍周法界之用,此亦但理具,而非事造,事造亦在下文。理具與事造之用,當云何分?理具者,全體具足大用,渾涵未發;雖然未發,其本有之力用,毫無欠闕,如火柴具足火之力用,雖然未發,具有焚燒林野之用。事造者,將此火柴一擦,一星之火,便可燎原。理具事造,亦復如是。

含吐十虛,寧有方所?

此明大用無限。此科無隨心應量之文者,以心即識心,量亦識量,不復自隨自應,故不列焉。但言識性,能含能吐,含即包藏義,吐即出生義。此即稱性所起之大用,藏性能含裹十方,無際虛空,何況空中,所有世界眾生耶?藏性能顯現十方,無盡虛空,以及空中所有一切諸法,識亦如是。故相宗云,「萬法唯識」也。

2019年12月3日 星期二

金剛經談因果。性色真空、性空真色。

梦参老和尚讲解:【汝元不知:如来藏中,性色真空,性空真色,清净本然,周遍法界。】
前头讲这么长的都是比喻,比喻什么?比喻你的如来藏性。如来藏性是空性,如来藏含藏一切。藏是含藏一切的,如来藏含藏一切如来的法,这就叫圆融。当体即是法界,空有不二,不二就是一,所以一就不是和合。阿难你执着因缘和合不成立了,从来没有和合,也无和合。你那无始的、真如的妙智慧即是如来藏性,就是本觉的妙理,无法不具,无法不融。
如来藏就是真如的别名,真心,就是真心别名,这是完全纯理,按理上来立的。如来就不同了,如来藏里头就含着,来的意思就不同了,如来,如是体,不动,来是妙用,把体跟用都合起来,体用结合,里头含着真如不变,不变随缘,就叫如来藏,就是真心的别名。真心含着一切诸法,如如不动,随缘演一切法;随缘演一切法,还是如如不动,来而不来,就是真心随缘,随一切缘,随缘而不变,圆融无碍。成如来跟成妙明真心不一样的,只要叫如来,理法界、事法界和合而成的理事无碍法界。如来藏就含藏一切诸法,无一法而不在如来藏之内,所以叫如来藏。
这就是我们经常讲性空,性空不空,那叫如来藏。性含藏一切色法,性色真空。性包含一切诸法,但是一切诸法也是空的,这叫性色真空。性空真色,这两句话有差别的,性色真空,性空真色,是什么意思?如来藏,这叫如来藏。如来藏是性色真空,性是体,一切色是用。性空真色,前头是性色真空,性空真色,如来藏。性真色空,互相融即,性融于相,相含于性,这叫如来藏性。

2019年12月2日 星期一

金剛經談因果。常寂光淨土。時時處處。

金剛經談因果。常寂光淨土、睜閉眼何關、本自無有動、本自無去來、本自不生滅、本自清淨、實相無相、涅槃妙心。打坐入定時、常寂光淨土。神識剎那往、常寂光淨土。睡覺入夢時、無明實性即佛性、常寂光淨土。佛陀於金剛經、行住坐臥時、華嚴經法界緣起、事事無礙一真法界、佛法身、報身智慧、化身釋迦牟尼佛三位ㄧ體、一體三位時、常寂光淨土。神通大光明藏、三昧正受、一切如來光嚴住持、是諸眾生清雞湯覺地、常寂光淨土。 阿彌陀佛、善哉善哉。

事事無礙、如意自在、
手把豬頭、口誦淨戒、
趁出淫房、未還酒債、
十字街頭、解開布袋。

清淨心做愛、解脫、
清淨心做愛、真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