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9年12月17日 星期二

金剛經談因果。圓瑛大師文殊篇、頓斷無明

金剛經談因果。圓瑛大師是專修楞嚴經與圓覺經、他所言的圓覺之性、實無可修。

但以自性之光明、圓照清淨之覺相、
離(念)頓入、「當處了知」(此知)即是大智慧光明、照破無明、則無明頓斷「(無明)無體可得」。
在文殊篇中、佛言:「一切如來、本起因地、皆依圓照清淨覺相、永斷無明、方成佛道。」
圓瑛大師的解釋是:「以自性光明,圓照清淨覺相、就是離念頓入、(此知)即是大智慧光明、照破無明、、則無明頓斷」當處了知的(此知)就是大智慧光明乃智光、了知(無明)無體可得、則無明斷了。
由此可知、常寂光淨土、無形無相。
唯智光常照清淨覺相、理智為一、無二。謂寂寂明亮。
唯知、見、聞、覺、乃本有智光所轉化的。即佛在楞嚴經回答富樓那所問的、生相無明的由來;性覺必明
,妄為明覺;覺非所明,因明立所;所既妄立,生汝妄能。就是性覺必明的無相常寂光淨土、因爲起妄明覺而成爲有光明相的妄明妄覺(稱生相無明)、再由本有的智光轉化為見、聞、覺、知等妄知妄見。由此證明、見聞覺知乃本有智光起妄而有。
所以當在迷眾生、在學佛修行時、以本有自性光明智光、圓照清淨覺相理體、(離念頓入)則理智合一、就認知了無明是妄、無體可得的。因此由妄明所起的生相無明就破了、了知沒有一念生相的初相、相續相破、業相、見相、境界相全都破了。因此恢復本有清淨心、同時、本有的清淨心所現見聞覺知、就是楞嚴經所言的、性見覺明、覺精明見、性具之見、即是覺體本明、本覺之精、即是妙明真見。
性識明知,覺明真識,妙覺湛然,遍周法界、性具之識,即是妙明真知;本覺之明,即是性真之識。性覺真空,性空真覺,清淨本然,周遍法界。性具之覺,本是真體之空;性具之空,即是真體之覺。
這也是圓覺經與華嚴經所言的:法界緣起、一心性起、事事無礙法界。也是佛陀在世時所看見的清淨法界。

謂之:惺惺無妄、寂寂明亮、萬象常真、森羅一相。

2019年12月14日 星期六

金剛經談因果。圓瑛大師圓覺經文殊篇

金剛經談因果。圓覺經文殊篇、圓瑛法師:

圓覺之性、實無可修。

但以自性之光明、圓照清淨之覺相、
離(念)頓入、「當處了知」(此知)即是大智慧光明、照破無明、則無滅頓斷「(無明)無體可得」。

(見、聞、覺、知)當處了知、此知即大智慧光明。

打坐入定時、常寂光淨土。神識剎那往、常寂光淨土。睡覺入夢時、無明實性即佛性、常寂光淨土。佛陀於金剛經、行住坐臥時、華嚴經法界緣起、事事無礙一真法界、佛法身、報身智慧、化身釋迦牟尼佛三位ㄧ體、一體三位時、常寂光淨土。神通大光明藏、三昧正受、一切如來光嚴住持、是諸眾生清淨覺地、常寂光淨土。 阿彌陀佛、善哉善哉。

心若不強名、妄情從何起。
惺惺無妄、寂寂明亮、萬象常真、森羅ㄧ相。
清淨心做愛、解脫、

清淨心做愛、真如。

金剛經談因果。佛陀所言的清淨與妄心無明


金剛經談因果。佛陀所言的清淨心與無明妄心。今天我做了個有趣的試驗、我將身體在原地自轉十圈、結果是、當我立定停止轉動、將眼睛看往定點方向、卻是見著了客廳空間ㄧ樣快速在轉動著、跟著我閉上雙眼、眼前片黑、但卻覺得房間在轉動著。這試驗的有趣在於、我在停止自轉圈後立於定點看往個定點方向。看著客廳空間快速轉動著,即使在我閉著眼睛後立於定點不動、卻是覺的客廳空間正轉動著呢!這讓我明白了佛陀在楞嚴經與圓覺經裡所談到的翳眼與空華。他所談的本自清淨心因翳眼(妄念無明)卻妄見妄有的現像界。眾生如果清醒了(妄念無明)妄有現像界,這般自是清淨心如是、意謂客廳空間那有轉動、更有何荒唐見到轉動客廳空間。佛陀所說的清淨真如、是當轉圈後頭暈、看到了客廳空間轉動著幻像、心意領納客廳空間轉動著融通幻識覺境、閉眼時感覺空廳空間轉動著心意領納客廳空間轉動幻識覺境幻覺。等頭不暈了,就清楚了客廳空間從沒有轉動過、轉動的幻像幻覺沒有了。這就是佛陀所講的本性真如是不動的、清淨的、本來如是。如果眾生認知因轉圈頭暈所產生客廳空間轉動是暈頭所有的妄識幻覺妄見、不真實的、不被幻像迷惑,的當下是華嚴經所謂法界緣起、ㄧ心性起現像界、事事無礙妙有、稱所見所覺所識清淨境界。因為還是在清淨心所識所見所覺的客廳空間轉動的假像,心知肚明、稱為一心性起境界;但是如果眾生反之將轉圈頭暈所識所見所覺的客廳空間轉動的幻像當成真實境界、且執取著客廳空間轉動的幻像幻識幻覺為真實境界、這種事在佛陀的話語上、稱之為將虛擬的世界當作且執取為真實的世界、錯認假的境界為真實境界。由此將本有的清淨心錯認為有生滅的妄想境界、而產生了妄想的生死輪迴、將妄想的生死輪迴而有的六道輪迴的生離死別情境、誤認為真實世界。這就是佛陀所謂的眾生無明妄想、迷假為真的顛倒妄想。 真如不起邪心。

心若不強名、妄情從何起。
惺惺無妄、寂寂明亮、萬象常真、森羅ㄧ相。
清淨心做愛、解脫、
清淨心做愛、真如。

金剛經談因果。斷言絕慮、寂滅無二。


心若不強名、妄情從何起。

惺惺無妄、寂寂明亮、萬象常真、森羅ㄧ相。
清淨心做愛、解脫、

清淨心做愛、真如。

2019年12月9日 星期一

金剛經談因果。慧可與可勤圓悟大師

金剛經談因果。克勤圓悟大師的華嚴經法界緣起、性起事事無礙境界的事事無礙,如意自在。
  手把豬頭,口誦淨戒。
  趁出淫房,未還酒債。
  十字街頭,解開布袋。’”

與慧可大師的‘覓心了不可得、安心竟’。兩者是同還是異呢?當然是相同的、覓心了不可得、心自清淨、與惠能大師所謂的自性本自清淨當然相同。清淨心、當然無淨與垢、也同與克勤圓悟大師的自性本自清淨。為何說清淨心做愛是解脫、清淨心那有做愛這種東西、所以清淨心做愛,所以清淨心沒有做愛這個東西、卻做愛著,就如同保險箱裡沒有半毛錢、卻說看到了保險箱有百萬元,而事實保險箱沒錢。所以事實保險箱內清潔溜溜的。 不就是清淨心內做愛的海市塵樓、不真實存在。所以克勤圓悟的如意自在,這事事手把豬頭、口誦淨誡、趁出淫房、未還酒債、全都清淨的。意謂著解開布袋、將凡事都解放了,覓心了不可得、自是心清淨、那有做愛,淫房、酒債、豬頭、淨誡這些詞、又有什麼妨礙呢?

金剛經談因果。慧可、憎燦、道信大師

金剛經談因果。慧可大師的「覓心了不可得」。三祖憎燦的「覓罪了不可得」。四祖道信的「無人縛」。如果再以無明問我:「乞師教斷無明」師問:「將無明來」我答「覓無明了不可得」師回:「斷汝無明盡」因無明沒有體性不是實物。所以師答無明已斷,斷無明、則已是佛竟,因為眾生本是佛、因無明妄有生滅輪迴。無明妄滅、則妄盡返原、本來是佛。如果本來沒有無明、當然本來也沒有貪瞋痴慢疑、當然也沒有殺盜淫妄。所以當體清淨、無生滅、無動搖、無知見、無智也無得、無有恐怖、寂滅無二。時時處處常寂光淨土。如同成佛得斷無明、但是覓無明了不可得、沒有無明、有何可斷、無明既然沒有的、當然是佛呀,本來如此。

金剛經談因果。牛頭法融

禪宗開悟錄法融

懶融禪師問:“既不許作觀行,于境起時,心如何對治(既不許作染淨、善惡等二邊分別觀照,那麼請問,當境界起來的時候,如何用心對治)?

四祖道:“境緣無好醜,好醜起于心。心若不強名,妄情從何起?妄情既不起,真心任遍知。汝但隨心自在,無復對治,即名常住法身,無有變異。吾受璨大師頓教法門,今付于汝。汝今諦受吾言,只住此山。向後當有五人達者,紹汝玄化。”

惺惺無妄,寂寂明亮。萬象常真,森羅一相。

但是,这个“寂”字,并不是教我们像一截木头那样毫无生气,而是要有“常
惺惺”的生机在其中。“惺”的意思,是心里有了北斗星,明亮不疑,知道自己所
处的境界,有静还有定。此心本不迷,这就叫做“惺惺”。“寂寂”属于“一念不
生”,“惺惺”属于“一念不迷”。“寂寂”不是死寂,“惺惺”不是妄想。

懶融禪師問:“既不許作觀行,于境起時,心如何對治(既不許作染淨、善惡等二邊分別觀照,那麼請問,當境界起來的時候,如何用心對治)?

四祖道:“境緣無好醜,好醜起于心。心若不強名,妄情從何起?妄情既不起,真心任遍知。汝但隨心自在,無復對治,即名常住法身,無有變異。吾受璨大師頓教法門,今付于汝。汝今諦受吾言,只住此山。向後當有五人達者,紹汝玄化。”

四祖這段話的主要意思是,一切好醜善惡等二邊差別,完全是心的妄想分別所致,並不是實有。只要我們的心一落入二邊分別,我們就會產生取舍心理,作種種對治,而這恰好是跟解脫之道相違背的。因此觀心的最要緊處,就是要作平等觀,不取不舍。這種平等觀源于對諸法性空的體認

心性不生,何須知見。本無一法,誰論燻鍊。
  往返無端,追尋不見。一切莫作,明寂自現。
  前際如空,知處迷宗。分明照境,隨照冥蒙。
  一心有滯,諸法不通。去來自爾,胡假推窮。
  生無生相,生照一同。欲得心淨,無心用功。
  縱橫無照,最為微妙。知法無知,無知知要。
  將心守靜,猶未離病。生死忘懷,即是本性。
  至理無詮,非解非纏。靈通應物,常在目前。
  目前無物,無物宛然。不勞智鑑,體自虛玄。
  念起念滅,前後無別。後念不生,前念自絕。
  三世無物,無心無佛。眾生無心,依無心出。
  分別凡聖,煩惱轉盛。計校乖常,求真背正。
  雙泯對治,湛然明淨。不須功巧,守嬰兒行。
  惺惺了知,見網轉彌。寂寂無見,暗室不移。
  惺惺無妄,寂寂明亮。萬象常真,森羅一相。
  去來坐立,一切莫執。決定無方,誰為出入。
  無合無散,不遲不疾。明寂自然,不可言及。
  心無異心,不斷貪淫。性空自離,任運浮沉。
  非清非濁,非淺非深。本來非古,見在非今。
  見在無住,見在本心。本來不存,本來即今。
  菩提本有,不須用守。煩惱本無,不須用除。
  靈知自照,萬法歸如。無歸無受,絕觀忘守。
  四德不生,三身本有。六根對境,分別非識。
  一心無妄,萬緣調直。心性本齊,同居不攜。
  無心順物,隨處幽棲。覺由不覺,即覺無覺。
  得失兩邊,誰論好惡。一切有為,本無造作。
  知心不心,無病無藥。迷時舍事,悟罷非異。
  本無可取,今何用棄。謂有魔興,言空象備。
  莫滅凡情,唯教息意。意無心滅,心無行絕。
  不用證空,自然明徹。滅盡生死,冥心入理。
  開目見相,心隨境起。心外無境,境外無心。
  將心滅境,彼此由侵。心寂境如,不遣不拘。
  境隨心滅,心隨境無。兩處不生,寂靜虛明。
  菩提影現,心水常清。德性如愚,不立親疏。
  寵辱不變,不擇所居。諸緣頓息,一切不憶。
  永日如夜,永夜如日。外似頑囂,內心虛真。
  對境不動,有力大人。無人無見,無見常現。
  通達一切,未嘗不遍。思惟轉昏,迷亂精魂。
  將心止動,轉止轉奔。萬法無所,唯有一門。
  不入不出,非喧非靜。聲聞緣覺,智不能論。
  實無一物,妙智獨存。本際虛衝,非心所窮。
  正覺無覺,真空不空。三世諸佛,皆乘此宗。
  此宗豪末,沙界含容。一切莫顧,安心無處。
  無處安心,虛明自露。寂靜不生,放曠縱橫。
  所作無滯,去住皆平。慧日寂寂,定光明明。
  照無相苑,朗涅槃城。諸緣忘畢,詮神定質。
  不起法座,安眠虛室。樂道恬然,優遊真實。
  無為無得,依無自出。四等六度,同一乘路。
  心若不生,法無差互。知生無生,現前常住。
  智者方知,非言詮悟。
  (《景德傳燈錄》卷三十)

2019年12月4日 星期三

楞嚴經。性色真空、性空真色。圓瑛大師

當曰性色真空,真空性色;性空真色,真色性空。總成色空融即,其義方足。圓瑛


汝元不知:如來藏中,性色真空,性空真色,清淨本然,周遍法界。

此明全體圓融。地大之色,體即法界,色空圓融無礙,本非和合。汝阿難固執因緣和合者,因無始覺妙智,元不知如來藏,本覺妙理之中,無法不具,無法不融者也。  如來藏即真心之別名,乃依理立名。如來二字,即真心不變隨緣,隨緣不變之理,圓融無礙,含藏一切諸法,無一法不在裏許,故曰如來藏中。  性色真空,性空真色者:乃指如來藏中,性真色空,互相融即,此七大,科科皆曰如來藏中,是屬理具之七大,當約藏中未發現者說,不同前四科,是屬事造之七大,乃為藏中已發現者說也。

問:「四科之法,何以亦目為七大?」答:「陰、入、處、界,與七大無別,但橫、豎、開、合之不同耳。約豎論,則開色陰為前六大,合受、想、行、識四陰為識大;約橫論,則合六塵為五大,合六根為見大,合六識為識大。何嘗離七大而別有哉?」    而如來先會四科即藏性,是將已發現七大,一一會歸藏性,以明即事則理,故曰本如來藏。此科是說未發現七大,一一含具藏中,以明全性全相,故曰如來藏中;觀中字即理具事造所由分也。  問:「本科原屬地大,不言地大,而易以色字,其故何也?」答:「地大為色法所攝,易以色字,舉其總也。」色而稱曰性色真色者,非指世間已發現之色,乃指藏中性具之色,真體之色,與空相融相即色空,本屬對待,融之則性具之色,即是真體之空,豈同析色以歸空也。性具之空,即是真體之色,豈待合空以成色也。性則言其非相,亦即理而非事也;真則言其非俗,亦即體而非用也。有以理事體用合釋者,非也。  性真二字,即是理體,為色空之本。字別義同,今影互用之,若不影互應有四句,當曰性色真空,真空性色;性空真色,真色性空。總成色空融即,其義方足。

又性色真色,非但揀異於已發現,世間麤細之色,併不同乎般若觀照,即空之色也。又性空真空,非但揀異於凡夫外道,頑斷之空,併不同乎般若觀照,即色之空也。此之色空,俱屬全體,隨心應量下,方顯大用。清淨本然者:指如來藏,自性清淨,不假功用,並非澄之使清,滌之使淨,乃本來清淨,無有濁垢,藏中色空,唯性唯真,即同體清淨也。

周遍法界者:上句約藏性,本具不變之體,此句約藏性,本具隨緣之用。未經起用,但周遍於理法界,若從體起用,自可周遍於事法界矣。起用在下一段。

隨眾生心,應所知量。

此明大用無限。用從體起,事造不離理具也。仍本如來藏,不變之體,現起隨緣之用,隨九法界眾生之緣,此眾生,即九界眾生;心以根性言,九界眾生根性,有勝劣之不同;量以知識言,九界眾生知量,有大小之不等,此皆從平等性中,已起差別之相。  若眾生,但以劣心小量致之,則所以應之以麤少之色者,固無不副其心,而無不滿其量也;若眾生,能以勝心大量致之,則所以應之以廣妙之色者,亦無不副其心,而不滿其量也。交師此解極好,併下段乃為千古獨唱,無人能出其右者。



汝全不知:如來藏中,性覺真空,性空真覺,清淨本然,周遍法界。

汝全不知,寓有深責之意。我如是為汝種種開示,中道了義,要汝觀空得悟。汝竟全然不知,如來藏中,性具之覺,本是真體之空;性具之空,即是真體之覺。此二句,按前空大,變其文法,將前指性之空,換為覺字,空覺二字,皆指藏性。藏性具有寂、照二義,空是寂義,覺是照義。又復顛倒其詞,將本大性空之句放在下句,若不變其文,則雙句皆是,性空真空,性空真空,無可分別。清淨本然,周遍法界,準前可知。

阿難,見覺無知,因色空有。

見覺無知,因色空有者:乃明見大即藏性,見覺即見性,是靈明洞澈之覺體,一段光明,寂而常照,不立能所,本來無有,能知所知,乃因色空,而有能知,及所知耳。此即下文,由塵發知之義。由有色、空之塵,黏湛發見,始有能見之根,與所見之塵,而成能所二知。見覺無知,指不變之體,因色空有,指隨緣之用。


汝曾不知:如來藏中,性見覺明,覺精明見,清淨本然,周遍法界。

此顯全體圓融。曾不知,即一向未曾悟也。汝未悟如來藏中,性具之見,即是覺體本明,本覺之精,即是妙明真見。此中性見、明見,同上性色、真色,以性融大也;覺明、覺精,同上性空、真空,直指本體也。清淨本然二句,謂見等體本清淨,廣大圓滿,周遍法界。


隨眾生心。應所知量。如一見根,見周法界。聽、嗅、嘗、觸、覺觸、覺知,妙德瑩然,遍周法界,圓滿十虛,寧有方所?

此顯大用無限。隨即隨緣起用,能隨九界眾生,勝劣之心,大小之量,一一應之;下則舉例以顯,如一見根,稱體周遍,以例諸根,耳之聽,鼻之嗅,舌之嘗觸,味以合方知,故亦名觸,身之覺觸,意之覺知,此等諸根,即妙性之德用,清淨光明,如玉之瑩光皎潔,俱同見根,遍周法界,圓滿十方虛空,寧有一定方所,即無在無所不在也。四結顯體用竟。


汝元不知:如來藏中,性識明知,覺明真識,妙覺湛然,遍周法界。

此結顯識大之體。以識體即是如來藏體,由阿難無有真智,不悟真理,故曰:汝元不知如來藏性之中,性具之識,即是妙明真知;本覺之明,即是性真之識。以藏性、識性,相融、相即也。  妙覺湛然,然周法界者:前云清淨本然,約本元自性說;今此識大,體即妙本明覺,湛然凝然,故直稱妙覺湛然;體中元具遍周法界之用,此亦但理具,而非事造,事造亦在下文。理具與事造之用,當云何分?理具者,全體具足大用,渾涵未發;雖然未發,其本有之力用,毫無欠闕,如火柴具足火之力用,雖然未發,具有焚燒林野之用。事造者,將此火柴一擦,一星之火,便可燎原。理具事造,亦復如是。

含吐十虛,寧有方所?

此明大用無限。此科無隨心應量之文者,以心即識心,量亦識量,不復自隨自應,故不列焉。但言識性,能含能吐,含即包藏義,吐即出生義。此即稱性所起之大用,藏性能含裹十方,無際虛空,何況空中,所有世界眾生耶?藏性能顯現十方,無盡虛空,以及空中所有一切諸法,識亦如是。故相宗云,「萬法唯識」也。

2019年12月3日 星期二

金剛經談因果。性色真空、性空真色。

梦参老和尚讲解:【汝元不知:如来藏中,性色真空,性空真色,清净本然,周遍法界。】
前头讲这么长的都是比喻,比喻什么?比喻你的如来藏性。如来藏性是空性,如来藏含藏一切。藏是含藏一切的,如来藏含藏一切如来的法,这就叫圆融。当体即是法界,空有不二,不二就是一,所以一就不是和合。阿难你执着因缘和合不成立了,从来没有和合,也无和合。你那无始的、真如的妙智慧即是如来藏性,就是本觉的妙理,无法不具,无法不融。
如来藏就是真如的别名,真心,就是真心别名,这是完全纯理,按理上来立的。如来就不同了,如来藏里头就含着,来的意思就不同了,如来,如是体,不动,来是妙用,把体跟用都合起来,体用结合,里头含着真如不变,不变随缘,就叫如来藏,就是真心的别名。真心含着一切诸法,如如不动,随缘演一切法;随缘演一切法,还是如如不动,来而不来,就是真心随缘,随一切缘,随缘而不变,圆融无碍。成如来跟成妙明真心不一样的,只要叫如来,理法界、事法界和合而成的理事无碍法界。如来藏就含藏一切诸法,无一法而不在如来藏之内,所以叫如来藏。
这就是我们经常讲性空,性空不空,那叫如来藏。性含藏一切色法,性色真空。性包含一切诸法,但是一切诸法也是空的,这叫性色真空。性空真色,这两句话有差别的,性色真空,性空真色,是什么意思?如来藏,这叫如来藏。如来藏是性色真空,性是体,一切色是用。性空真色,前头是性色真空,性空真色,如来藏。性真色空,互相融即,性融于相,相含于性,这叫如来藏性。

2019年12月2日 星期一

金剛經談因果。常寂光淨土。時時處處。

金剛經談因果。常寂光淨土、睜閉眼何關、本自無有動、本自無去來、本自不生滅、本自清淨、實相無相、涅槃妙心。打坐入定時、常寂光淨土。神識剎那往、常寂光淨土。睡覺入夢時、無明實性即佛性、常寂光淨土。佛陀於金剛經、行住坐臥時、華嚴經法界緣起、事事無礙一真法界、佛法身、報身智慧、化身釋迦牟尼佛三位ㄧ體、一體三位時、常寂光淨土。神通大光明藏、三昧正受、一切如來光嚴住持、是諸眾生清雞湯覺地、常寂光淨土。 阿彌陀佛、善哉善哉。

事事無礙、如意自在、
手把豬頭、口誦淨戒、
趁出淫房、未還酒債、
十字街頭、解開布袋。

清淨心做愛、解脫、
清淨心做愛、真如。

2019年11月30日 星期六

金剛經談因果。常寂光淨土在那兒

金剛經談因果。常寂光淨土在那兒、我們就是常寂光淨土了。佛陀在圓覺經金剛藏菩薩篇、解釋得很清楚了。善男子、譬如幻翳、妄見空華、幻翳若除、妙覺圓照離於華翳、空本無華、非起滅故、生死涅槃同於起滅。一切如來妙圓覺心、本無菩提及與涅槃、亦無成佛及不成佛、無妄輪迴及非輪迴。如銷金礦、金非銷有、經無窮時、金性不壞、如來寂滅性、未曾有始終、生死與涅槃、凡夫及諸佛、同為空華相、思維猶幻化、何況詰虛妄、金非銷故有、譬如動目能搖湛水、又如定眼猶迴轉火。雲駛月運、舟行岸移、亦復如是、皆由妄見空華、空本無華、一切如來妙圓覺心、妙覺圓照、圓覺普照、寂滅無二,謂常寂光淨土、無始終未曾移異、不變不異。

金剛經談因果。於不二境現諸淨土

金剛經談因果。身心寂滅、平等本際、圓滿十方、不二隨順、於不二境現諸佛淨土。
華嚴經法界緣起、性起事事無礙現量境界。示現法界緣起、重重無盡、皆如一真清淨心、現起無量無盡的諸佛清淨世界。皆現於本覺妙心。圓滿普照、寂滅無二。華嚴經法界緣起、性起諸佛如來世界、重重無盡、一時俱現體、相、用等、法身、報身、化身三身。法身體、報身相、化身用雖然各有差別、卻是體法身、相報身、用化身、三而ㄧ、一而三、三位一體、一體三位、無二無別。于中百千萬億阿憎衹不會說恆河沙諸佛世界、猶如空華、不即不離、無起無滅、無縛無脫。

金剛經談因果。常寂光淨土

金剛經談因果。入於神通大光明藏、三昧正受、一切如來光嚴住持、是諸眾生清淨覺地。
That is where I been going. since⋯⋯

諸佛常寂光淨土、就在當下、無二無別。無論娑婆世界、極樂世界、華藏世界、均於常寂光淨土一時俱現、無二無別、互不妨礙。於常寂光淨土、不曾增、未曾減、亦無剎那生與剎那滅、亦無絲毫動搖。


金剛經談因果。常寂光淨土在那兒、我們就是常寂光淨土了。佛陀在圓覺經金剛藏菩薩篇、解釋得很清楚了。善男子、譬如幻翳、妄見空華、幻翳若除、妙覺圓照離於華翳、空本無華、非起滅故、生死涅槃同於起滅。一切如來妙圓覺心、本無菩提及與涅槃、亦無成佛及不成佛、無妄輪迴及非輪迴。如銷金礦、金非銷有、經無窮時、金性不壞、如來寂滅性、未曾有始終、生死與涅槃、凡夫及諸佛、同為空華相、思維猶幻化、何況詰虛妄、金非銷故有、譬如動目能搖湛水、又如定眼猶迴轉火。雲駛月運、舟行岸移、亦復如是、皆由妄見空華、空本無華、一切如來妙圓覺心、妙覺圓照、圓覺普照、寂滅無二,謂常寂光淨土、無始終未曾移異、不變不異。

2019年11月29日 星期五

華嚴經法界緣起 甘露火王 殺瞋

第十七參: 甘露火王
甘露火王,寄無著行。方便涉有,不迷於空。事理無滯。不捨不受。故名無著。此善知識,主方便波羅蜜,成大悲門。以法空起行,教化攝取一切眾生,故名方便。治處生死中染淨二行不自在,令得住生死中大智大悲得自在故。
爾時善財童子。於普遍眼善知識所。聞說菩薩能令眾生普見諸佛歡喜法門。隨順憶念。心心相續。歡喜踊躍。依教趣求。先念教成益。後趣求後友。
作是思惟。善知識者。以善方便能攝受我。以深重心能守護我 … 如是專念。生淨信心 …一向無退心。漸次前行。經歷國邑 村營聚落。然後乃至多羅幢城。處處尋求見王方便。于時遇有多聞多解諸婆羅門。在於四衢。談論世法。善財往問。云何得見甘露火王。城名多羅幢者,此云明淨,約化主立名。以第七無著行中,以出世間明淨智慧,善入世間作慈悲主,善知諸根化身同事,不妄接生故。
時彼多智大婆羅門 … 我王具足七支,行中道化。治罰惡人。銷其過犯 … 譬如甘露 … 為甘露火。復以種種方便,調御眾生 … 七支者。有君德 、有輔臣、有國境 、有險固、有倉庫、有兵威、有鄰境 … 復有二法。能持七支。一威勇。二智謀 … 如山出雲,如地持物,澤潤卉木,德被黔黎。由是四海。皆遵聖化 … 我王咸具。名稱普聞。
徵釋王德。廣明勝德,結讚勸歸。先舉所持七支。謂以國之依正。文武經邦。皆人七支。明能持支法。謂謀以智慮。勇以果決。故但二德,可持七支。
仁復當知。我國大王。成就九法。能轉王輪 … 具此九法慧眼常明。照矚一切。是故八表咸歸正化。自求臣屬。永不退還。譬如眾流潮宗於海。皆同一味。無有異心… 我王有二聖德。一者內德 … 二者外德 … 內德 … 種族尊勝 … 務在安人。是故我王。善稱遐布。廣說二德包含正化。先舉因深德遠,顯是菩薩。先明異熟超倫。後明動合規矩。具八異熟。初即種族圓滿。二入胎下壽命圓滿。既言天護。則壽命無夭。此中文略。三乃至受位下自在圓滿。四博聞強記下勇力圓滿。五身無眾患。攝二圓滿。一色相。二丈夫相。六含垢忍辱下大勢圓滿。七發言誠諦下信言圓滿。七段之中。具八異熟。
仁者當知。居俗日夜。分為八時。於晝與夕。各四時 … 如是導從。以候王心。
標十勝德。初嚼揚枝下。別明十事。即為十段。各十勝德。
時婆羅門。復告善財言。我王圓滿如上種種法式清淨威儀 …無非佛事。 譬如白月初出,漸明至十五日。光明圓滿。流照十方。亦如海潮月初,漸起至十五日。大起潮波。洄澓萬里。法王政化亦復如是。王德增長。
一白月喻。喻王暗盡德圓,流化漸遠。二海潮喻。喻王德漸大,化不失時。
若無國王智臣耆舊。如船無主,漩洄覆沒。又如眾生渴乏時。雨求天帝釋。釋天護念。設不降雨 … 若無國王。一日之中。萬姓荒亂。相殘害盡 … 覆護眾生。王勝帝釋。有二翻喻者。一舟船無主喻。喻若無王萬姓沉溺。二釋天降雨喻。喻若無王萬姓荒亂。冗陽仰雨。天澤應時。萬姓仰王。雨露咸賴。天不降雨。飢而猶存。國若無王。萬姓咸斃。
復次我王。由聞勝法 … 就師子座。身心無畏。如日出雲光顯自在 … 王志含容。心卑萬姓。不聽不視。恒思順行。如海吞流。如山蘊寶。樂音靜息。內外一心。
廣說成益。盛德內著。威勢外彰。不廣朝儀。豈知主貴。
爾時我王 … 以慈軟音。而說偈言 …國有君主。一切獲安。故名王力,能護眾生。
立王原由。劫初立王。已見普眼。劫初無欲、無過、無王。貪味欲生。陵奪斯起。懲惡禁暴。理在於王。
仁者當知。人有四姓 … 諸學者。如世輪繩。藝業所修。如聚泥土。王行正化。如匠埏埴。巧益自他。如成眾器 …況能利濟 …是故我王,福慧殊勝 … 能制諸惡。如執鉤策。邪法不生 … 亦如牛王。王若行時。一切諸牛悉皆隨從 …又如鐵鉤能制狂象 …同歸解脫。明四人依王。西域四姓。大同此方。工商仕農,依王一也。王人相依。亦猶萬邦咸寧德歸元首。百姓有過在余一人。諸佛護持。流心佛教。特異餘主。德在正心。文有三喻。一如執鉤策。通警萬人。二如牛領群。明能導善。三如鉤制象。語治惡人。
復次我王,建國體人。恒在三事 …由此三臣成王德化。變惡顯善。威被萬方。如日流光。照物除暗。遠近皆明故。釋慎擇三臣。皆以總中日喻並說。初釋輔臣如曜群分。以為天子耳目。助天之明故。將帥如日除暗。廣其攻守。使臣如日流光。法喻雙辨。變惡者。將臣如日除暗。顯善者。輔臣如日照物。威被萬方者。使臣如日流光故。
我國中稟王聖化。多諸善眾。動靜合宜 … 非如甘果猛獸所藏 … 諸水鳥王皆具二德。一審諦其心。如取魚時。入水翹立。一心覘視。嶷然不動。二靜觀水族。所欲皆從。我王亦爾。高居俯視。聽政萬方。寂然不動。感通無礙。言不虛發。一切自成 。
感天龍護國,人王金鼓。正法治國。災害不生。忠正滿朝。風清露潔。君聖臣良。
婆羅門言 … 我王三德。聖化流行 … 我王五德 … 如欲天上,善時鵝王 … 具茲六德。億兆同心 … 觸類成德 … 如是增數二十一種殊勝功德。我王能行。一切怨敵自然散滅。所有外寇不能入國 …由王慈福仁惠所成 … 以偈讚曰。時婆羅門。偈讚王已。 … 我王今者正殿施化。汝應往詣一心瞻見。結讚。有一於身。猶降怨敵。況能全具。孰不仰風。
爾時善財… 辭詣王宮 … 坐那羅延金剛妙寶大蓮華藏師子之座 … 有犯王法。或奪他命。或盜他財 …身被五縛。將詣王所。隨罪治之。或以火燒 … 或有 輕罪。苦楚鞭笞。斷截肢解 … 有如是等無量苦毒。譬如眾合大地獄中 … 今見是王。捨善根法。作大惡業。逼害眾生。乃至斷命 … 云何於此。而欲求問 … 作是念時。於虛空中。有天告曰 … 菩薩巧行方便智不可思議 … 知眾生根智不可思議 … 汝詣王所。深心請問學菩薩行修菩薩道。不了生疑。空天曉喻。善財雖常憶念。而生疑者。逆行難知故。言深玄者。通達非道,為佛道故。
爾時善財。聞天語已。前詣王所… 時甘露火王。理王事已。執善財手。將入內宮。命之同座 … 汝當觀我所住宮殿。及諸資具。善財如語。即遍觀察見彼宮殿。廣博無比 …善財見已。生希有想。先授法方便。執手同坐。示無間儀。攝彼加行令趣真故。
王時告言 … 我得菩薩,如幻解脫 … 我國眾生。多行惡業,如旃陀羅。我於如是,不受善教,諸惡眾生。作餘無量,種種方便 … 化作惡人,於惡人前 ,種種苦治。令其國內作惡眾生 … 心生恐怖 …便能永斷一切惡業。發菩提心。得不退轉 … 我以如是種種方便。令諸眾生斷其所作十不善業。具足修習住十善道 … 永斷諸苦。住於如來一切智地。謂了生及法。緣生無性如幻化故。以幻化幻。但是化耳。問此教所設一切皆實。何以言化。答自力攝生一切皆實。逆行苦事須云權化。得此中意。化亦是實。實體遍故。實亦化故。
善男子。我身語意憶想。未曾於一眾生,而行惱害 … 如是一切賢聖道果。皆依於人而能修證。彰其實德。謂慈念之深。然諸位至七皆方便故。多顯悲增故。
善男子。我唯得此如幻解脫變化法門 … 而我云何能知能說彼諸菩薩行智功德。善男子。於此南方。有城名妙光。王名大光。汝詣彼問。菩薩云何。學菩薩行。修菩薩道。時善財童子頂禮王足。遶無數匝。慇懃瞻仰。辭退而去

金剛經談因果。華嚴經 法界緣起、性起、事事無礙法界

華嚴現量境界

法界緣起論、ㄧ心論、性起論。

事事無礙、如意自在、手把豬頭、
口誦淨戒、趁出淫房、未還酒債、
十字街頭、解開布袋。

涅槃妙心、實相無相
一切現象界、都是真如本性的妙心、不思議因、不思議果。 
一心、一真法界、真空妙有、如來妙有、顯現一真法界妙有、海印體相用一體、一切都在清淨心運作、法性真如海、無量功德藏、一心妙有、海印三昧。

無自性叫真如自性、性起、真如顯露、大自在體相用、事事無礙境界、相即相入無礙、一真不礙差別相。
萬法都是假相、空性空相必然性;智慧般若、出入無礙自由性。
那有日出日落、太陽在那兒沒動過。
淨心有力到無相、清淨心越來越強。
空無自性、只有言說、都無實義。

性起論:
依本性而起、(佛的角度看出)不待因緣、全都是來自真如自性、清淨自性、唯心清淨真如的一真、能顯大用、稱性而起名性起。自性而起(果性起、從佛角度看)、果後普賢(十大願王)、不思議果性起(華嚴境界)、無妄境界、不思議因即不思議果、佛性清淨而起、本性是唯淨。本具性德、性具之德。

2019年11月28日 星期四

金剛經談因果

金剛經談因果。克勤圓悟禪師、華嚴事事無礙境界現量、即法界緣起、性起境界現量。
事事無礙、如意自在、手把豬頭、口誦淨戒、趁出淫房、未還酒債、十字街頭、解開布袋。怎麼華嚴事事無礙境界、像極了市井痞子、事事酒色葷腥膻全沾盡了。奇哉奇哉、謂克勤圓悟禪師、華嚴事事無礙現量境界。清淨心做愛是解脫、應該也是吧!
克勤禪師道:“華嚴現量境界,理事全真,所以即一而萬,了萬為一,一復一,萬復萬,浩然莫窮。心佛眾生三無差別,卷舒自在,無礙圓融。此雖極則,終是無風匝匝之波。”
  張商英聽了。不覺移榻近前。
  克勤禪師講完這段話之後,便問:“到此,與祖師西來意是同是別?”
  張商英道:“同矣!”
  克勤禪師道:“且得(可是)沒交涉!”
  張商英被克勤禪師否定之後,面帶慍色。
  克勤禪師並不在意,繼續點撥道:“不見雲門道,山河大地無絲毫過患,猶是轉句,直得不見一色,始是半提,更須知有向上全提時節。彼德山臨濟豈非全提乎?”
  張商英這才心悅誠服,連連點頭稱是。
  第二天,克勤禪師又跟張商英談起理法界、事法界、理事無礙法界、事事無礙法界等四法界。當談到理事無礙法界時,克勤禪師便問:“此可說禪乎?”
  張商英道:“正好說禪。”
  克勤禪師笑道:“不然,正是法界量裡在(還是落在理事等名相差別中),蓋法界量未滅。若到事事無礙法界,法界量滅,始好說禪。如何是佛,幹屎橛。如何是佛,麻三斤。是故真淨偈曰:

  ‘事事無礙,如意自在。
  手把豬頭,口誦淨戒。
  趁出淫房,未還酒債。
  十字街頭,解開布袋。’”


  張商英聽完這一段開示,如醍醐灌頂,贊嘆道:“美哉之論,豈易得聞乎!”


金剛經談因果。海印三昧唯有佛陀能證、證法現量、是故「清淨心做愛是解脫」亦唯有佛陀能說、其他眾生說不得。

所以如果有宗教徒、學著以打噴涕、講話、打哈欠示以得道,恐會犯了佛法內的未證言證、誤己誤人大妄語的過錯、慎之慎之。 

金剛經談因果。海印三昧。是釋迦牟尼佛的證量、唯有釋迦牟尼佛能說、「清淨心做愛是解脫」、譬如清淨寶珠、映于五色、隨方各現;圓覺淨性、現于身心、隨類各應。一切眾生種種幻化、皆生如來圓覺妙心。善男子、此菩薩及末世眾生、修習此心得成就者、于此無修亦無成就、圓覺普照寂滅無二、于中百千萬億阿憎祇不可說恆河沙諸佛世界、尤如空華、亂起亂滅、不即不離、無縛無脫、始知眾生本來成佛、生死涅槃尢如昨夢、善男子、如昨夢故、當知生死及與涅槃、無起無滅、無去無來。其所證者、無得無失、無取無捨。其能證者、無作無止、無任無滅。于此證中、無能無所、畢竟無證。亦無證者。一切法性平等不壞。何以故、虛空性故、常不動故、如來藏中、無起滅故、無知見故、如法界性究竟圓滿遍十方故。

金剛經談因果。幾年前的一句話、猜猜、退一步海闊天空、忍一時風平浪靜、叫什麼?或許、仁者要山、智者要水、人各有志、說法也不同些。佛法的解釋、該是不同於哲學與人生吧、這話含有時間與空間、ㄧ時是時間、海闊乃空間、風平浪靜無念念、無無明不覺、忍一時即退一步時、風平浪靜時海闊天空、自性圓明體全體現、人生而言、生活上、時時處處,退步海闊天空,忍一時風平浪靜時、則行住坐臥、時時處處,即自性圓明體全體現、時時處處、就人生、佛法教義的說法、所以人的所求不同、趣路也不同、各有所得與求。但就六祖惠能來的解釋、應該是、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吧、怎麼說呢?忍一時、退一步。不就是無時間與空間、就是本來無一物、那有塵埃呀!所以就佛法、人生、哲理各別、解釋也各有區別。只是、這般佛法現量、轉化的能量大、應該這麼說的。就是說當妳看了六祖惠能時、他的臉面的證量現量現狀、當時當場就能轉化當時、凝視六祖惠能大師臉相的人與群眾、不用片語隻字、就像當人們凝視嬰兒那天真無邪無害的臉蛋時、個個人瞬間身語意都被溶化、轉化為柔軟、身輕、意柔、腰身暖。這不是一般、柴米油鹽醬醋茶、者能比想像的。



2019年6月8日 星期六

宜蘭普賢育幼院

真心扶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