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0年7月7日 星期三

右勢至左文殊同




--12--尼泊爾 佛教徒大多認為--[大勢至菩薩降服了 大自在天 。]-- --13大勢至菩薩--大勢至,梵名 Mahā-sthāma-prāpta,音譯摩訶娑太摩鉢跢。意譯作「得大勢」、「大精進」。略稱勢志菩薩、勢至菩薩。此菩薩以智慧光普照一切,令眾生離三塗,得無上力;又彼行時,十方世界一切地皆震動,故稱大勢至。與觀世音菩薩同為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之脅侍,世稱西方三聖。首楞嚴經卷五念佛圓通章謂,大勢至菩薩於因地時,以念佛心入無生忍,故今攝此娑婆世界之念佛眾生,歸入淨土。又依悲華經卷三載,當阿彌陀佛入滅後,由觀世音菩薩補其位;觀世音入滅後,則由大勢至補處成佛,掌握化權,號善住珍寶山王如來。  關於其形像,據觀無量壽經載,其天冠中有五百寶花,一一寶花又有五百寶臺,每一寶臺皆現十方諸佛之淨妙國土相;頂上之肉髻如頭摩花,肉髻中安置一寶瓶;其餘身相則與觀世音菩薩大同小異。又據阿唎多羅陀羅尼阿嚕力品載,二菩薩俱呈純金色白燄光,右手執白拂,左手執蓮花,大勢至之身形較觀世音小。於密教現圖胎藏界曼荼羅中,位於觀音院內列上方第二位,全身肉色,左手持開合蓮花,右手屈中間三指,置於胸前,坐於赤蓮花上。密號持輪金剛,三昧耶形為未開敷之蓮花。〔大阿彌陀經卷上、悲華經卷二、法華經玄贊卷二、陀羅尼雜集卷一、大日經疏卷十三〕大勢至菩薩 ( 梵文 :महास्थामप्राप्त,Mahāsthāmaprāpta),又稱 得大勢至菩薩 , 大精進菩薩 及 大勢至法王子 ,簡稱 勢至 。西方極樂世界 阿彌陀佛 的右脅侍者,八大菩薩之一,因以念佛修行證果,被凈土宗奉為法界初祖,是與 文殊菩薩 、 普賢菩薩 、 地藏王菩薩 齊名的大菩薩。 大勢至菩薩跟 觀世音菩薩 是阿彌陀佛的右左輔弼,合稱「西方三聖」。據《 觀無量壽經 》,祂恆念阿彌陀佛,以智慧之光普照一切,使人得到無上力量、威勢自在,接引眾生往生淨土。 按 藏傳佛教 的一般說法, 大勢至菩薩 以 神通 力聞名,號稱「大勇」,現憤怒相時為 金剛手菩薩 ,跟代表大悲的 觀世音菩薩 和代表大智慧的 文殊菩薩 一起,為密教最受尊崇的三大菩薩之一。另一說認為金剛手菩薩為 普賢菩薩 之 化身 。唐天竺沙門般刺密諦譯《大佛頂首楞嚴經·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大勢至法王子,與其同倫五十二菩薩,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我憶往昔恆河沙劫,有佛出世,名無量光。十二如來,相繼一劫。其最後佛,名超日月光,彼佛教我念佛三昧。譬如有人,一專為憶,一人專忘,如是二人,若逢不逢,或見非見。二人相憶,二憶念深,如是乃至從生至生,同於形影,不相乖異。十方如來,憐念眾生,如母憶子。若子逃逝,雖憶何為?子若憶母,如母憶時,母子歷生,不相違遠。若眾生心,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去佛不遠。不假方便,自得心開。如染香人,身有香氣,此則名曰香光莊嚴。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無生忍。今於此界,攝念佛人,歸於淨土。佛問圓通,我無選擇。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得三摩地,斯為第一。」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 》記載大勢至菩薩與 觀音菩薩 同為阿彌陀佛西方極樂淨土的候補佛。 《 大佛頂首楞嚴經 》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里記載,大勢至菩薩是修念佛法門而成就的。祂現在在無邊世界攝受引導一切念佛眾生往生西方。 《 悲華經 》中說過去有位 轉輪聖王 ,大太子是觀世音菩薩,二太子是大勢至菩薩,三太子是文殊菩薩,四太子是普賢菩薩。後來,轉輪聖王修行成佛,即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觀世音和大勢至成為父親的左右脅侍,父子成為「西方三聖」 --14--文殊師利菩薩--文殊菩薩 ( 梵文 :मञ्जुश्री[Mañjuśrī]),即 文殊師利 或 曼殊室利 ,佛教 四大菩薩 之一, 釋迦牟尼佛 的左脅侍菩薩,代表聰明智慧。因德才超群,居菩薩之首,故稱 法王子 。文殊菩薩的名字意譯為「妙吉祥」;Mañju 文殊或曼殊,意為美妙、雅緻、可愛,śrī 師利或室利,意為吉祥、美觀、莊嚴,是除 觀世音菩薩 外最受尊崇的大菩薩。 文殊菩薩和 普賢菩薩 為釋迦牟尼佛的左、右脅侍,他們一起被稱為現在 娑婆世界 的「 釋迦三尊 」。文殊也是 八大菩薩 之一 根據《 首楞嚴三昧經 》,文殊師利菩薩過去早已成佛,名為龍種上尊王如來 [1] 。其指導弟子很多也已成佛,所以經中常稱祂為佛母、諸佛之師。但為方便教化,利益眾生,現乃倒駕慈航,化作菩薩,一方面協助釋迦牟尼佛弘法利生,一方面與 普賢 、 觀音 、 地藏 聯合普度眾生。佛在《放缽經》中說:「今我得佛,有三十二相,八十種好,威神尊貴,度脫十方一切衆生者,皆文殊師利之恩,文殊師利本是我師。過去無央數諸佛,皆是文殊師利弟子,當來成佛者,亦是其威神勢力所致,譬如世間小兒有父母,文殊者,佛道中父母也。」 《聖無動尊經》中說:「妙吉祥菩薩是三世佛母,故名文殊師利。」 智慧利劍 般若波羅蜜 在佛教中地位極為重要,其意義就是智慧救度出離苦海, 玄奘 所譯《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經》中,把 般若 比喻作能斬斷 金剛 的利器,文殊師利就是智慧的化身,祂自己的非凡成就以及教人成佛之豐功偉業,無不是憑藉著 智慧 這把利劍。學佛者無不祈望深入經藏,智慧如海。只有修智慧,才能明是非,除 十惡 ,修 十善 ,離塵垢,凈性體,度有情,入 涅槃 。而這把利劍,就是透過 五蘊 ,照見 空性 ,色空不二,有無圓融,一行三昧,常樂我凈。 閻浮化生 在《佛說文殊師利 般涅槃 經》中,佛告跋陀波羅:「此文殊師利有大慈悲,生 舍衛國 多羅聚落梵德 婆羅門 家。其生之時,家內屋宅化如蓮華,從母右肋出,身紫金色,墮地能語如天童子,有七寶蓋隨覆其上,詣諸仙人求出家法,諸婆羅門,九十五種諸論議師,無能酬對,唯於我所出家學道。…… 住 首楞嚴 定,以此 三昧 力,出現於十方,於佛滅度後,五千四百歲,於其本生處,示現入涅槃。」又據傳說,預知釋迦牟尼佛將在 倫比尼 園出世,而當時 尼泊爾 ( 加德滿都 )還是一片荒涼沼澤地,於是文殊菩薩慈悲為懷,不避艱辛,提前二十餘年,率領弟子數十人,由五臺山至 尼泊爾 ,移山填沼建造城池,以迎接偉大佛陀降臨人間。 文殊菩薩形像,一般為天衣天冠,頂結 五髻 ,表佛 五智 ,手持寶 劍 ,象徵智慧,以智慧劍斬煩惱結。(或手持 如意 ,象徵智慧成就。)駕乘 獅子 ,表示威嚴猛厲、所向披靡、無堅不摧、戰無不勝。 《般涅槃經》云:「若聞文殊名,或見形像者,百千劫中不墮惡道。若稱念文殊名,設有重障者,不墮 阿鼻 極猛火處,常生他方清凈國土,值佛聞法,得 無生忍 。」 五字真言 文殊菩薩五字真言 嗡阿剌吧札那締 (梵文 अरपचन Arapacana)文義弘深,殊妙奇特。《 金剛頂經 曼殊室利菩薩五字心 陀羅尼 品》曰:「若善男子或善女人,有能受持此陀羅尼者,即入如來一切法平等,一切文字亦皆平等,速得成就 摩訶般若 。纔誦一遍,如持一切八萬四千 修多羅 藏。…… 汝今善聽,諦思惟之:阿者是無生義,囉者清淨無染,離塵垢義;跛者亦無 第一義諦 ,諸法平等;者者諸法無有諸行;娜者諸法無有性相,言說文字皆不可得。以娜字無性相故,者字無有諸行。者字無有諸行故,跛字無第一義諦。跛字無第一義諦故,囉字無有塵垢,囉字無有塵垢故,阿字法本不生;阿字法本不生故,娜字無有性相。汝知此要,當觀是心,本來清凈,無可染著,離 我 、 我所 、分別之相。入此門者,名 三摩地 ,是真修習。當知是人, 如來 印可,功德殊勝。 一行三昧 文殊師利菩薩慈悲為懷,欲向人們介紹「一行三昧」修持方法,故來問釋迦牟尼佛,讓佛祖金口親為解釋。《文殊師利所說摩訶般若波羅蜜經》卷下(大正藏8·731a):文殊師利言:「世尊,云何名一行三昧?」佛言:「法界一相,繫緣法界,是名一行三昧。若善男子、善女人,欲入一行三昧,當先聞般若波羅蜜,如說修學,然後能入一行三昧。如法界緣,不退不壞,不思議,無礙無相。善男子、善女人,欲入一行三昧,應處空閑,捨諸亂意,不取相貌,繫心一佛,專稱名字。隨佛方所,端身正向,能於一佛念念相續,即是念中,能見過去、未來、現在諸佛。何以故?念一佛功德無量無邊,亦與無量諸佛功德無二,不思議佛法等無分別,皆乘一如,成最正覺,悉具無量功德、無量辯才。如是入一行三昧者,盡知恆沙諸佛、法界,無差別相。阿難所聞佛法,得念總持,辯才智慧於聲聞中雖為最勝,猶住量數,則有限礙。若得一行三昧,諸經法門,一一分別,皆悉了知,決定無礙。晝夜常說,智慧辯才終不斷絕。」--- 在《華嚴經入法界品》,彌勒菩薩對善財說:文殊大願,非餘無量百千億那由他菩薩之所有。其行廣大,其願無邊,出生一切菩薩功德,無有休息。常為無量諸佛之母,常為無量諸佛之師,教化成就一切眾生,名稱普聞十方世界。在大乘佛教裏,文殊是諸菩薩上首,常與普賢侍佛左右,所有的佛弟子,都把文殊當成智慧的化身,如說般若為諸佛之母,文殊為七佛之師。常見的文殊相,頂有五髻,表示五智無上無得之相。五智:法界體性智、大圓鏡智、平等性智、妙觀察智、成所作智。左手執蓮花,花中安放《般若經》一部,表示般若一塵不染,如大火聚,四面不可觸,觸之即燒。右手執寶劍,表示大智,能斷一切無明煩惱,喻金剛寶劍,能斬群魔。或坐蓮花台,表示清淨,或乘獅子或孔雀,表示威猛。 常見的文殊菩薩相,頂有五髻,表五智:法界體性智、大圓鏡智、平等性智、妙觀察智、成所作智。左手執蓮花,花中安放般若經一部,表般若一塵不染。右手執寶劍,表大智能斷一切無明煩惱。此菩薩或坐蓮花台表清淨;或乘獅子或乘孔雀表威猛。 有一次,文殊對大眾宣講大乘空義,說:「不用見佛,不用求法。」 「不用見佛」者,能見的是肉眼,所見的是三十二相的應身佛。應身佛不是佛的真身,佛的真身是法身;真見佛者是見法身佛。然見法身之時不是以肉眼見,是以慧眼見法身如來;慧眼見一切相空即見法身如來。故文殊說:「不用見(應身)佛。」 「不用求法」者,法即實相法。有能求法的是第六識的妄心,以虛妄的心怎可求到真實之法?彼此相違故。惟有以真實心才與真實法相應。如何是真心?把虛妄的心空掉,當下就是真心。真心無相,實相法亦無相;無相與無相合一,如水合水,無有彼此。心就是法,法就是心,心法一如。既無能求法之心,亦無所求之法,故文殊雲:「不用求法。」








                  
                                       


                             
               
                                            



                                        



火狐狸--精者


--1--火狐狸,赤狐--赤狐是狐狸當中分布最廣的,分布於歐洲大部分地區,北美洲大部分地區,亞洲的中南半島,有些甚至生活在北非,狐的適應能力很強,從高山到平原,從森林到草原,甚至沙漠、人類的城鎮聚落都是他們的棲息地。很少自己挖洞。以鼠類、鳥類、昆蟲、蠕蟲和水果為食 。。。--2--火狐狸,又名紅熊貓---(小熊貓),分布在中國南方到喜馬拉雅山麓、不丹、印度、寮國、緬甸、尼泊爾,生活在喜馬拉雅山脈的南坡及中國西南的多山森林,牠們大部分時間都在樹枝上或是樹洞中休息,只有在接近晚上的幾個小時比較活躍,小熊貓對於生活在樹間十分的熟練及適應。因為具有領域性一般都是獨居,很少見到成對或是家族群居,是種非常安靜的生物,小熊貓的一天開始在儀式性的清洗動作中,會用前掌清潔毛皮也會用樹枝或石頭來抓背,因為有領域性會巡邏領土並用微弱的香腺或尿做標記。當他們感受到威脅會立刻竄入難以進入的亂石或樹間,當感到威脅沒有那麼強大時,會用後腳直立做出防衛動作以利用銳利的前爪來攻擊敵人, 妖魔:木石禽獸之精者 。。。

有善有惡夜叉-羅剎


--- 4--羅剎--惡鬼的總名,男的叫羅剎娑,女的叫羅剎私,或飛空,或地行,喜歡食人的血肉。 梵語 rāksasa。惡鬼之名。又作羅剎娑(羅剎婆為誤寫)、羅叉娑、羅乞察娑、阿落剎娑。意譯為可畏、速疾鬼、護者。女則稱羅剎女、羅叉私(梵 rāksasī,又作羅剎斯)。乃印度神話中之惡魔,男羅剎為黑身、朱髮、綠眼,女羅剎則如絕美婦人,富有魅人之力,專食人之血肉。相傳在楞伽島(即錫蘭)中,即有羅剎女國,此於佛本行集經卷四十九、有部毘奈耶卷四十七、慧琳音義卷七等均有記載。又羅剎具神通力,可於空際疾飛,或速行地面,為暴惡可畏之鬼。此外,羅剎亦為地獄之獄卒,職司呵責罪人。又稱阿傍、阿傍羅剎、阿防、旁。其形狀有多種,或牛頭人手,或具有牛蹄,力氣甚大,或為鹿頭、羊頭、兔頭等。 以上各類惡鬼性質之羅剎,於諸經中,偶亦轉變成佛教之守護神,稱為羅剎天,乃十二天之一。彼等呈神王形,身披甲冑,手上持刀,跨騎白獅。又如十羅剎女即法華經陀羅尼品所說之守護神。 在密教,於阿闍梨所傳曼荼羅中,有羅剎眾及女羅剎;於胎藏現圖曼荼羅之外院西南隅有羅剎天,左右共有四童子,右側二位為羅剎童男、羅剎童女。〔金光明最勝王經卷六、大智度論卷十六、慧琳音義卷二十五、慧苑音義卷下、大唐西域記卷十一〕 5--夜叉--飛行空中之鬼神也。夜叉眾有善有惡,常手執金剛杵(杖),又譯為「藥叉、閱叉、悅叉」。泛指欲界之諸天眾(《相應部四相應二三經》也稱波旬為夜叉),夜叉眾有善有惡,常手執金剛杵(杖),又譯為「藥叉、閱叉、悅叉」夜叉 或 藥叉 ( 梵語 :यक्ष Yakṣa, 巴利語 :ञक्ख yakkha;女性夜叉,梵語:yakṣī 或 yakṣiṇī,巴利語: yakkhī 或 yakkhinī),是梵語的音譯,本義是能吃鬼的神,意譯為「能啖鬼」、「捷疾鬼」、「勇健」、「輕捷」等。 在古 印度神話 中,夜叉是一種半神,有關其來源,說法不一。據《毗濕奴往世書》所述,夜叉與 羅剎 同時由大梵天的腳掌中生出雙方通常相互敵對。夜叉與羅剎不同,對人類持友善態度,因而被稱為「真誠者」。其形象有時被描述為可怕的武士,有時又被描述為腹部下垂的 侏儒 。女性夜叉被描繪為帶有快樂的圓臉和豐滿的乳房與臀部的美麗年輕女子。 在 佛教 中,北方 毗沙門天 王即率領夜叉八大將,「維護眾生界」。《維摩經》註:「什曰:夜叉有三種:一、在地,二、在空虛,三、天夜叉也。」 華譯捷疾鬼,這種鬼能夠在天空中飛行。梵語 yaksa,巴利語 yakkha。八部眾之一。通常與「羅剎」(梵 rāksasa)並稱。又作藥叉、悅叉、閱叉、野叉。意譯輕捷、勇健、能噉、貴人、威德、祠祭鬼、捷疾鬼。女性夜叉,稱為夜叉女(梵 yaksinī,巴 yakkhinī)。指住於地上或空中,以威勢惱害人,或守護正法之鬼類。據長阿含卷十二大會經、大毘婆沙論卷一三三、順正理論卷三十一等載,夜叉受毘沙門天王統領,守護忉利天等諸天,得受種種歡樂,並具有威勢。 有關夜叉之種類,大智度論卷十二舉出三種夜叉,即:(一)地行夜叉,常得種種歡樂、音樂、飲食等。(二)虛空夜叉,具有大力,行走如風。(三)宮殿飛行夜叉,有種種娛樂及便身之物。注維摩詰經亦舉出三種夜叉,即:(一)地夜叉,因過去世僅行財施,故不能飛行。(二)虛空夜叉。(三)天夜叉,因過去世布施車馬而能飛行。另據大方等大集經卷五十二毘沙門天王品載,毘沙門天王有無病、吉祥等十六夜叉大臣大力軍將,及因陀羅、蘇摩、婆樓那、伊奢那、阿吒薄拘等五十夜叉軍將。據金光明最勝王經卷一序品載,毘沙門天王為上首,庵婆、持庵、蓮花光藏、蓮花目、顰眉、現大怖、動地、吞食等三萬六千藥叉眾來會。據大日經疏卷五載,胎藏界曼荼羅外金剛部中,於北門置毘沙門天,其左右繪有摩尼跋陀羅、布嚕那跋陀羅、半只迦、沙多祈哩、醯摩嚩多、毘灑迦、阿吒嚩迦、半遮羅等夜叉八大將。 經典中常述及身為正法守護神之夜叉。如藥師如來本願經載,宮毘羅、跋折羅等十二夜叉大將,誓言護衛藥師如來本願經之受持者。據陀羅尼集經卷三載,達哩底囉瑟吒等十六大藥叉將(即般若十六善神),願護衛念誦「般若波羅蜜」者。據大毘婆沙論卷一八○載,兩國交戰時,由護國藥叉先行比鬥。據孔雀王咒經卷上載,鉤鉤孫陀等一九七名夜叉住於諸國,降伏怨敵。然經典中亦述及為害眾生之各類夜叉。據大吉義神咒經卷三載,諸夜叉、羅剎鬼等,常作獅、象、虎、鹿、馬、牛、驢、駝、羊等形象,或頭大而身小,或赤腹而一頭兩面、三面等,手持刀、劍、戟等,相狀可怖,令人生畏,能使見者錯亂迷醉,進而飲啜其精氣。南本涅槃經卷十五、觀佛三昧海經卷二等亦載有該類夜叉之可怖形狀,彼等即為奪人精氣、噉人血肉之獰惡鬼類。 夜叉之梵語 yaksa,語根為 yaks,有尊敬、祭祀、躁動等意,指半人半神之群類。故注維摩詰經卷一,將夜叉譯作貴人;慧琳音義卷二十三,稱夜叉為祠祭鬼,謂印度民間常祭祀夜叉以求福。於印度神話中,夜叉則為一種半神之小神靈。有謂其父為補羅娑底耶,或迦葉波,或補羅訶(梵 Pulaha),或謂係由梵天腳中生出者;其母係財神俱毘羅之隨從,或為毘溼奴之隨從。於密教中,據大日經疏卷一載,密迹力士為夜叉王,稱為金剛手,或執金剛。〔長阿含經卷二十、大方等大集經卷五十、起世經卷六「四天王品」、立世阿毘曇論卷一、卷四、大唐西域記卷三迦溼彌羅國條〕---

大黑天-毘舍闍摩醯首羅




7--ㄑ渡鴉亦是不丹神話中大黑天的行者〉--- 7--大黑天(梵語:Mahakala,藏語:Gonpo袞布)又意譯大黑神或大黑天神等、、---[渡鴉亦是不丹神話中大黑天的行者]----該神本是婆羅門教濕婆--(濕婆是苦行之神,)--(梵語:Shiva,梵語又名:Mahesvara,isatideva,即大自在天)的變身,後為佛教吸收而成為佛教的護法,特別是在密宗中大黑天是重要的護法神,是專治疾病之神。藏傳佛教認為大黑天是毗盧遮那佛(梵語:Vairocana,藏語:nam par nang zhe,或稱為大日如來)降魔時呈現出的忿怒相。有六臂,四臂,二臂麻哈噶刺三種。王力雄說此神是觀音的忿怒相。他手中那碗血即是我與貪的意思,飲食五蘊、煩惱、死亡、天魔等「四魔」之血;身帶六種骨飾,代表身行六度,有斷我執之意。五個骷髏象徵五智,也有白麻哈噶剌,但較少人知道。六臂瑪哈嘎拉是香巴噶舉派護法神。 笈多王朝時(4世紀—6世紀)大黑天信仰已經在印度存在。 他在印度是軍神。 5世紀時中印度已建有大黑天神廟。 5世紀著名詩人迦梨陀娑(梵語:Kalidasa)描述:大黑天神像,膚色黝黑,一手持三叉戟。 7世紀 印度教經典提到的大黑天神形象與現今流傳的大黑天形象相近。 唐高宗咸亨二年(671年)西行求法的義淨在《南海寄歸內法傳》提到: 印度許多佛教寺院供奉有大黑天神。 11世紀大黑天在印度佛教中的地位很快提高。 印度僧人編纂大黑天儀軌。 大黑天造像數量劇增,現存印度大黑天像多為11世紀—12世紀波羅王朝的作品。 尼泊爾加德滿都的黑拜拉弗也是大黑天。 中原地區 唐高宗咸亨二年(671年)義淨在《南海寄歸內法傳》提到: 「淮北雖復先無,江南多有置處」。 8世紀時,中原地區寺院循天竺之制將大黑天奉於食堂中。 在中原地區的發展時間甚短,沒有留下太多的遺迹。 [編輯]西藏 古格王國高僧仁欽桑布(Rinchen Sangpo,958年-1055年)最早宣揚大黑天神法,西藏大黑天信仰從此開始。 考古資料證明,大黑天信仰很快就在西藏普遍流傳開來,並且具有西藏本地特色的「帳篷主大黑天」圖像也在十二、三世紀完成發展。 [編輯]西夏 1909年俄國探險家彼得·庫茲米奇·科茲洛夫在黑水城遺址發掘到大批西夏文物,其中有一件十三世紀初的大黑天刻本,可以清楚的看到藏傳佛教的影響。 [編輯]雲南 雲南大黑天信仰十分盛行,至今許多地方仍把大黑天奉為當地村寨或地區的保護神—本主。雲南大黑天信仰從何處而傳來,諸家說法不一。有學者認為應來自印度,也有說源於中原的,還有主張由西藏傳入的。 [編輯]蒙古族 十三世紀開始,蒙古人開始把大黑天當作軍神,八思巴造了一尊給忽必烈,親自開光,保祐蒙古打敗南宋,元亡後,帶回漠北,直到林丹汗時代,之後到了皇太極手中,置實勝寺供養。 白派一葛舉派一大寶法王一黑寶冠、黑藥丸一藍黑色(吽)為大黑天祌子字一在心中一金剛持一語傳領受語旨教授而為傳承一藍黑色(吽)置于ㄧ紅色日輪中置于白色灣月上。---紅空行母修法___你將得到所有智慧空行母的加___大手印一 --(濕婆是苦行之神,)-- 8--濕婆--濕婆--{濕婆是苦行之神}--(梵文:शिव,Śiva),印度教三大主神之一。濕婆是毀滅之神,也擔當創造(轉化)的職能,是印度民眾最為敬畏的神,由吠陀時代的天神樓陀羅演變而成。 其教派(濕婆派)信徒奉其為最高的神,有地、水、火、風、空、日、月、祭祀8種化身。佛教文獻稱其為大自在天(Mahesvara,摩醯首羅),住色界之頂,為三千界之主。後來成為密教護法神之首大黑天(Mahakala,摩訶迦羅)。在印度教中,大自在天被視為世界最高位的神,是宇宙世界的創造者。此神被吸收入佛教後,成為居住在色究竟天(Akanis!tha,阿迦膩吒天)的聖者,在大乘佛教中,更被視為是位居法雲地的聖者。 濕婆額頭出現第三隻眼。額上的第三隻眼能噴毀滅一切的神火,在宇宙周期性的毀滅之際,他會用這隻眼睛殺死所有神和其他生物,他也曾用這隻眼將作惡多端的三座惡魔城和引誘他脫離苦行的愛神燒成灰燼。 另外,他還有一柄稱作「比那卡」的三叉戟,是閃電的象徵,標誌著濕婆是風暴之神;有一口劍;一張稱作「阿賈伽瓦」的弓和一根稱作「卡特萬伽」棍棒。此外,還有3條蛇纏在他身上,能飛快地沖向敵人:一條蛇纏在他束起的頭髮中,在他的頭上揚起頭兜;一條蛇纏在他的肩上或頸上;另一條蛇構成他的聖線。除了這些武器之外,濕婆的大部分狀貌特徵都強調此神凶暴的方面,他正是因此而廣為人知。 印度教認為「毀滅」有「再生」的含義,故表示生殖能力的男性生器林伽是他創造力的象徵,受到性力派和濕婆派教徒的崇拜。 濕婆是苦行之神,終年在喜馬拉雅山上的卡拉薩山修鍊苦行,即是西藏普蘭縣的岡仁波齊峰,通過最嚴格的苦行和最徹底的沉思獲得最深奧的知識和神奇力量。 他還是舞蹈之神,在歡樂和悲傷時喜歡跳舞,創造剛柔兩種舞蹈,被譽為舞王。舞蹈象徵著濕婆的榮耀和宇宙的永恆運動,運動是為了使宇宙不朽。但是在一個時代結束時,他通過跳坦達瓦之舞完成世界的毀滅並使之合併到世界精神之中。舞蹈姿態的濕婆被稱為Nataraja,是流傳至今的古印度濕婆像中最多的一種 美國紐約市大都會博物館裡的濕婆像 他是妖魔鬼怪的統帥。他的形象被描繪成5頭3眼4手,手中分執三股叉、水罐、神螺、鼓等;身著獸皮衣,渾身塗灰,頭上有一彎新月作為裝飾,頭髮盤成犄角形,上有恆河的象徵物。坐騎是一頭大白牛。 濕婆有「吉祥」的意味,在梨俱吠陀經中是暴風神樓陀羅的別稱。一方面他是以豪雨、雷等破壞的神,另一面他是治療疾病的治癒神 --濕婆的武器--濕婆最強大的武器,就是在額頭上的第三隻眼睛。這一隻眼睛能發出消滅宇宙間所有東西的神火,在古印度的梵文史詩——摩訶婆羅多中記載,濕婆曾經用由第三隻眼睛發出的神火毀滅三座在太空中的巨型城堡。在每一個宇宙期之末,濕婆就會張開祂第三隻眼睛,宇宙中所有天神和人畜都會被祂的神火毀滅。除了能夠發出神火的眼睛之外,濕婆還有其他類型的武器,那就是一柄叫「比那卡」的三叉戟和一把叫「阿賈伽瓦」的弓。關於後兩者的記載並不多,通常只知道「比那卡」是閃電的象徵,意味著濕婆是風暴之神。 9--大自在天--音譯作摩醯首羅--又名摩醯首羅天,是色界十八天中之最高天,此天天王生有三目。梵名 Maheśvara,巴利名 Mahissara。音譯作摩醯首羅、莫醯伊濕伐羅。又作自在天、自在天王、天主。傳說為嚕捺羅天(梵 Rudra)之忿怒身,因其居住地之不同,又有商羯羅(梵 Śajkara)、伊舍那(梵 Īśāna)等之異名。此天原為婆羅門教之主神濕婆,信奉此天者被稱為大自在天外道,此派以天為世界之本體,謂此天乃一切萬物之主宰者,又司暴風雷電,凡人間所受之苦樂悲喜,悉與此天之苦樂悲喜相一致。故此天喜時,一切眾生均得安樂;此天瞋時,則眾魔現,國土荒亂,一切眾生均隨其受苦;若世界毀滅時,一切萬物將歸入大自在天中。此蓋為大自在天神格之表現;然除殺傷、暴惡等性格之外,此天亦具有救護、治療之性格,而以吉祥神之面貌出現。初時,此天與那羅延天同列於梵天之下,其後,其神位漸次升高,而成為最高神格,於婆羅門教中,被視為「其體常住,遍滿宇宙」,而有「以虛空為頭,以地為身」之泛神論之神格。然濕婆神進入佛教後,即成為佛教之守護神,稱為大自在天,住在第四禪天。其像為三目、八臂,騎白牛,執白拂之天人形,有大威力,能知大千世界雨滴之數,獨尊於色界。  密教將此天視同伊舍那天,為十二天之一。供養十二大威德天報恩品(大二一‧三八四上):「伊舍那天喜時,諸天亦喜,魔眾不亂也。舊名摩醯首羅也。佛言若供養摩醯首羅已,為供養一切諸天。此天瞋時,魔眾皆現,國土荒亂。」此天形像種類很多,有二臂像、四臂像、八臂像,更有十八臂像,然不多見。列位在現圖胎藏界曼荼羅外金剛部西邊之西南隅,羅剎眷屬之左外,身呈赤黑色,右手開肘豎掌,屈中、無名、小等三指,左手作拳,執三股戟向右,乘青黑水牛,左腳下垂 自在天外道之主神也。梵語摩醯首羅訛略,正為摩醯濕伐涅Mahes/vara,譯言大自在。在色界之頂,為三千界之主。此大自在天有二種:一曰毘舍闍摩醯首羅,一曰淨居摩醯首羅。毘舍闍為鬼類之名,摩醯首羅論師之所祀,有二目八臂,乘白牛,住於色界。密教以之為大日如來之應現。彼又言此自在天現種種之形,有種種之名。韋紐天,那羅延天等是也。提婆涅槃論明二十種外道中。以之為第十五摩醯首羅論師。涅槃經明六師外道中。第五迦羅鳩馱迦旃延之宗計是也。中古以來至於今盛為印度所崇拜之西拔派之西拔神。即為大自在天。以牛或男根為其神體之標幟。其次淨居摩醯首羅者,第十地之菩薩,將成佛時在色界之頂,淨居天之上,現大自在天子之勝報,以勝妙之天形,紹佛位,行灌頂。入大乘論下曰:「淨治第十地,得無量無邊禁咒方術能令一切無礙自在作摩醯首羅天子,亦為一切世間依止。問曰:所言摩醯首羅者為同世間摩醯首羅,更有異耶?答曰:是淨居自在非世間自在。汝言摩醯首羅者,名字雖同而人非一,有淨居摩醯首羅,有毘舍闍摩醯首羅。其淨居者,如是菩薩鄰於佛地猶如羅穀障。(中略)如皇太子初受職時,以己業力故大寶蓮華自然化出,受一切種智位。(中略)坐蓮華已,十方世界諸佛放大光明照。此菩薩受灌頂位如轉輪聖王長子受王位時。」慧苑音義上曰:「摩醯首羅,正云摩醯濕伐羅,言摩醯者此云大也,濕伐羅者自在也,謂此天王於大千世界中得自在故也。」唯識述記七末曰:「舊言摩醯首羅,今應言摩醯伊濕伐羅,即大自在也。」智度論二曰:「摩醯首羅天,秦言大自在。八臂三眼,騎白牛。」俱舍光記七曰:「魯達羅,此云暴惡,大自在異名。大自在天總有千名,今現行世唯有六十,魯達羅其一名也。又解塗灰外道說,自在出過三界有三身:一、法身,遍充法界。二、受用身,居住色界上自在天宮,即佛法中說摩醯首羅天,三目八臂,身長萬六千踰繕那。三、化身,隨形六道種種教化。」十二天供儀軌曰:「伊邪那天,舊云摩醯首羅,唐言大自在天也。」因明大疏上曰:「商羯羅天,是羅醯首羅天,於一切世界有大勢力。」提婆涅槃論曰:「外道摩醯首羅論師作如是論,果是那羅延所作,梵天是因,摩醯首羅一體三分。所謂梵天,那羅延,摩醯首羅。地是依處,地主是摩醯首羅天。於三界中所有一切,命非命物皆是摩醯首羅天生。摩醯首羅身者,虛空是頭,地是身,水是尿,山是糞,一切眾生是腹中蟲,風是命,火是煖,罪福是業(百論疏引之作日月為眼),是八種是摩醯首羅身。」涅槃經十九曰:「今有大師,名迦羅鳩馱迦旃延。(中略)為諸弟子說如是說,若人殺害一切眾生,心無慚愧,終不墮惡。猶如虛空,不受塵水。有慚愧者,即入地獄。猶如大水,潤濕於地。一切眾生,悉是自在天之所作。自在天喜,眾生安樂。自在天瞋,眾生苦惱。一切眾生若罪若福。乃是自在天之所為作。云何當言人有罪福。」【又】(界名)謂欲界六欲天中之第六他化自在天也。法華經序品曰:「自在天子,大自在天子。」同文句二曰:「自在即第五,大自在即第六。 10--淨居摩醯首羅--其次淨居摩醯首羅者,第十地之菩薩,將成佛時在色界之頂,淨居天之上,現大自在天子之勝報,以勝妙之天形,紹佛位,行灌頂。入大乘論下曰:「淨治第十地,得無量無邊禁咒方術能令一切無礙自在作摩醯首羅天子,亦為一切世間依止。問曰:所言摩醯首羅者為同世間摩醯首羅,更有異耶?答曰:是淨居自在非世間自在。汝言摩醯首羅者,名字雖同而人非一,有淨居摩醯首羅,有毘舍闍摩醯首羅。其淨居者,如是菩薩鄰於佛地猶如羅穀障。(中略)如皇太子初受職時,以己業力故大寶蓮華自然化出,受一切種智位。(中略)坐蓮華已,十方世界諸佛放大光明照。此菩薩受灌頂位如轉輪聖王長子受王位時。」 11--梵語,摩醯首羅宮。大自在天之宮殿也。--在色界之頂。外道所祭祀之大自在天住於此。又第十地之菩薩將成佛時。於此處變現淨土。自十方諸佛施成佛之灌頂。唯識論七曰:「諸異生求佛果者,定色界後引生無漏,後必生在淨居天上大自在宮得自在故。」同述記七末曰:「大自在宮者,淨居上有實淨土,即自受用身初於彼起證,是第十地菩薩宮,舊言摩醯首羅,今應言莫醯伊濕伐羅,即大自在也。」天台觀音義疏下曰:「大自在,即色界,頂摩醯首羅也。樓炭稱為阿迦尼吒,華嚴稱為色究竟,或有人以第六天,而諸經論多稱大自在是色界頂。釋論云:過淨居天有十住菩薩號大自在,大千界主。」

2010年7月6日 星期二

閃電從東邊發出……

耶穌說:〝閃電從東邊發出,直照到西邊。人子降臨,也要這樣。〞(太24:27) 

耶穌這話是什麼意思?簡單說就是末日時耶穌再臨世界的狀況。耶穌再來時,不會是只有部分人知道,而是頃刻間忽然全世界都要知道,就像東方天空出現閃電時,不會只有在東邊的人會看見閃電,而是連西邊的人也要同時看見。為什麼這樣解釋,因為耶穌又接著說:

屍首在那裡,鷹也必聚在那裡。 那些日子的災難一過去,日頭就變黑了,月亮也不放光,眾星要從天上墜落,天勢都要震動。那時,人子的兆頭要顯在天上,地上的萬族都要哀哭。他們要看見人子,有能力,有大榮耀,駕著天上的雲降臨。〞(太24:28~30)


而且耶穌這裡也說到,末日時他會駕著天上的雲降臨(太24:30),
耶穌的門徒彼得被聖靈啟示說:〝除他(指耶穌)以外,別無拯救;因為在天下人間,沒有賜下別的名,我們可以靠著得救。〞(徒使徒行傳4:12)。
耶穌的聖僕保羅也被聖靈啟示說:〝因為那已經立好的根基就是耶穌基督,此外沒有人能立別的根基。〞(林前3:11 )

這樣看來,一貫道的天命是真是假已經非常明顯了,因為耶穌之外,不會有任何救主降世,耶穌也不會再次降世成凡人,再來的耶穌是要駕雲降臨,而且是瞬間全部人類都會知道。



聖經記載:
耶穌在橄欖山上坐著,門徒暗暗的來說:請告訴我們,什麼時候有這些事﹖你降臨和世界的末了有什麼預兆呢﹖4.耶穌回答說:你們要謹慎,免得有人迷惑你們。5.因為將來有好些人冒我的名來,說:我是基督,並且要迷惑許多人。………11.且有好些假先知起來,迷惑多人。………23.那時,若有人對你們說:基督在這裡,或說:基督在那裡,你們不要信!24.因為假基督、假先知將要起來,顯大神蹟、大奇事,倘若能行,連選民也就迷惑了。25.看哪,我預先告訴你們了。26.若有人對你們說:看哪,基督在曠野裡,你們不要出去!或說:看哪,基督在內屋中,你們不要信!27.閃電從東邊發出,直照到西邊。人子降臨,也要這樣。(太24章)

耶穌審判的權柄

畢竟大能者手拿的〝東西〞不是重點,而是這〝東西〞背後所指的比喻,這裡所比喻的是此大能者在末日時擁有審判和赦罪的〝權柄〞,施洗約翰見證這個人是……耶穌。



耶穌審判的權柄:
約5:22  父(天父上帝)不審判甚麼人,乃將審判的事全交與子(聖子耶穌),
約9:39  耶穌說:我為審判到這世上來,叫不能看見的,可以看見;能看見的,反瞎了眼。
約12:47  若有人聽見我的話不遵守,我不審判他。我來本不是要審判世界,乃是要拯救世界。
約3:17  因為神差他的兒子降世,不是要定世人的罪(或作:審判世人;下同),乃是要叫世人因他得救。

用聖靈施洗的大能者是耶穌

聖經馬太福音記載:
11.我(指施洗約翰)是用水給你們施洗,叫你們悔改。但那在我以後來的,能力比我更大,我就是給他提鞋也不配。他要用聖靈與火給你們施洗。12.他手裡拿著簸箕,要揚淨他的場,把麥子收在倉裡,把糠用不滅的火燒盡了。(太3:11~12)

誰是施洗約翰所說的用聖靈與火施洗的大能者,請接著看馬太福音3章:

13.當下耶穌從加利利來到約但河,見了約翰,要受他的洗。14.約翰想要攔住他,說:我當受你的洗,你反倒上我這裡來嗎﹖15.耶穌回答說:你暫且許我,因為我們理當這樣盡諸般的義(或作:禮)。於是約翰許了他。16耶穌受了洗,隨即從水裡上來。天忽然為他開了,他就看見神的靈彷彿鴿子降下,落在他身上。17.從天上有聲音說:這是我的愛子,我所喜悅的。

俱備為人用水施洗資格的約翰對耶穌說:〝我當受你的洗。〞這樣約翰當受耶穌的洗是什麼洗呢 ?豈不是比水洗禮更大的聖靈洗禮嗎?雖然耶穌有樣資格,仍謙卑要盡諸般的禮,所以他也受施洗約翰的水洗禮。受洗完從水裡上來,忽然天開了,隨即聖靈彷彿鴿子降下落在耶穌身上,印正了耶穌正是施洗約翰所說的大能者。因為施洗約翰說:〝只是那差我來用水施洗的、對我說:你看見聖靈降下來,住在誰的身上,誰就是用聖靈施洗的。〞(約1:33)

聖經約翰福音第一章記載:
29.次日,約翰看見耶穌來到他那裡,就說:看哪,神的羔羊,除去(或作:背負)世人罪孽的!30.這就是我曾說:有一位在我以後來、反成了在我以前的,因他本來在我以前。31.我先前不認識他,如今我來用水施洗,為要叫他顯明給以色列人。32.約翰又作見證說:我曾看見聖靈,彷彿鴿子從天降下,住在他的身上。33.我先前不認識他,只是那差我來用水施洗的、對我說:你看見聖靈降下來,住在誰的身上,誰就是用聖靈施洗的。

聖經有記載耶穌何時用聖靈為人施洗嗎?有的,但不是在被釘死在十字架前,而是受死復活升天後。

‧約翰是用水施洗,但不多幾日,你們要受聖靈的洗。(徒1:5)
‧但聖靈降臨在你們身上,你們就必得著能力,並要在耶路撒冷、猶太全地,和撒瑪利亞,直到地極,作我的見證。(徒1:8)
五旬節到了,門徒都聚集在一處。2.忽然,從天上有響聲下來,好像一陣大風吹過,充滿了他們所坐的屋子,3.又有舌頭如火燄顯現出來,分開落在他們各人頭上。4.他們就都被聖靈充滿,按著聖靈所賜的口才說起別國的話來。(使徒行傳2章)
‧我一開講,聖靈便降在他們身上,正像當初降在我們身上一樣。(徒11:15)
‧我就想起主的話說:約翰是用水施洗,但你們要受聖靈的洗。(徒11:16) 

〝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

耶穌說: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若不藉著我,沒有人能到父那裡去。(約14:6)

耶穌又對他們說:我實實在在的告訴你們,我就是羊的門‧凡在我以先來的,都
是賊、是強盜‧羊卻不聽他們。我就是門,凡從我進來的,必然得救,並且出入
得草吃。(約10:7~9)

耶穌為何這樣說……因為:

耶穌與上帝本是密不可分的一體.…1.太初有道,道與神同在,道就是神。

萬物皆是上帝藉耶穌所造,……….3.萬物是藉著他造的;凡被造的,沒有一樣不是藉著他造的。

耶穌的靈是道的本體又降生成人…14.道成了肉身,住在我們中間,充充滿滿的有

耶穌是上帝的有形之體,…………18.從來沒有人看見神,只有在父懷裡的獨生子將他表明出來。

耶穌是舊約預言的救主,…………(太1:23 ) (賽7:14) (太12:17~20) (賽42:3) ( 路4:18) (賽61:1)

(賽53:1~12) (徒8:32) (賽9:6 )……太多了。

也是唯一的救主。………………除他以外,別無拯救;因為在天下人間,沒有賜下別的名,我們可以靠著得救。

耶穌的門徒之一,並從上帝聖靈領受大量啟示寫下啟示錄的那門徒約翰說:

1.太初有道(指耶穌),道與神(指上帝)同在,道就是神。2.這道太初與神同在。3.萬物是藉著他造的;凡被造的,沒有一樣不是藉著他造的。4.生命在他裡頭,這生命就是人的光。5.光照在黑暗裡,黑暗卻不接受光。6.有一個人,是從神那裡差來的,名叫約翰(指施洗約翰,非耶穌門徒約翰)。7.這人來,為要作見證,就是為光作見證,叫眾人因他可以信。8.他不是那光,乃是要為光作見證。9.那光是真光,照亮一切生在世上的人。11.他(指耶穌)到自己的地方來,自己的人倒不接待他。12.凡接待他的,就是信他名的人,他就賜他們權柄,作神的兒女。13.這等人(指耶穌)不是從血氣生的,不是從情慾生的,也不是從人意生的,乃是從神生的。

14.道成了肉身(指耶穌降生),住在我們中間,充充滿滿的有恩典有真理。我們也見過他的榮光,正是父獨生子的榮光。15.約翰為他作見證,喊著說:這就是我曾說:那在我以後來的,反成了在我以前的,因他本來在我以前。16.從他豐滿的恩典裡,我們都領受了,而且恩上加恩。17.律法本是藉著摩西傳的;恩典和真理都是由耶穌基督來的。18.從來沒有人看見神,只有在父懷裡的獨生子將他表明出來。(約翰福音第一章)

耶穌的門徒之一彼得,受到上帝聖靈啟示這樣說:
〝除他(指耶穌)以外,別無拯救;因為在天下人間,沒有賜下別的名,我們可以靠著得救。〞(徒使徒行傳4:12) 

耶穌升天後又新揀選的僕人保羅,原是殘害基督徒之人,受聖靈啟示後說:
〝因為那已經立好的根基就是耶穌基督,此外沒有人能立別的根基。〞(林前3:11 ) 

因為耶穌有這樣身份,所以耶穌自稱是道路、真理、生命乃至是得救之門。耶穌的話與聖靈給門徒的啟示已經非常清楚耶穌奇妙的身份了…耶穌是唯一的救主又是上帝的道成肉身。



聖經問題聖經自己本身就有很好的註解答案,這答案中的〝我〞字就是指耶穌,不是指自性,正如前面引用的聖經經文解釋。如果答案真如一貫道所言,那耶穌就會直接了當告訴人:〝自性就是道路、真理、生命,〞聖靈也會啟示耶穌門徒說〝除自性以外,別無拯救〞,但事實不是這樣。畢竟佛教的自性觀念又不是不可告人的秘密,也不是很艱深難懂,敢翻人桌子敢當面指責宗教領袖的耶穌又有何顧慮,為何不直接說自性呢?

聖經記載:
8.魔鬼又帶耶穌他上了一座最高的山,將世上的萬國與萬國的榮華都指給他看,9.對他說:你若俯伏拜我,我就把這一切都賜給你。10.耶穌說:撒但(撒但就是抵擋的意思,乃魔鬼的別名),退去吧!因為經上記著說:當拜主你的神,單要事奉他。(太4:8~10)

請看耶穌與魔鬼的對話:
魔鬼對耶穌說:〝你若俯伏拜我,我就把這一切都賜給你。〞,耶穌為何不是說:〝你說的好,我們每個人都要好好拜[我],[我]一切俱足,[我]擁有一切了〞,或說:〝我已經在拜[我]了〞。但耶穌並不是這樣說,反而清楚宣告〝當拜主你的神,單要事奉他〞。所以〝我〞這字不是一貫道說的自性,而是〝說話〞的當事人。

眼eye的比喻

耶穌說:
眼睛就是身上的燈。你的眼睛若瞭亮,全身就光明;你的眼睛若昏花,全身就黑
暗。你裡頭的光若黑暗了,那黑暗是何等大呢!(太6:22~23)

‧你眼睛就是身上的燈。你的眼睛若瞭亮,全身就光明;眼睛若昏花,全身就黑
暗。所以,你要省察,恐怕你裡頭的光或者黑暗了。 若是你全身光明,毫無黑
暗,就必全然光明,如同燈的明光照亮你。(路11:34~36)


耶穌在比喻什麼?簡單來說,他要我們〝心思意念單純專一〞用在天國的福音上,
耶穌是以肉眼來比喻心眼,以肉眼昏花比喻心思不能同時處心積慮要擁有地上財
富又同時要天國永生。為何這樣解釋,因耶穌說這比喻時同時也說:〝不要為自
己積儹財寶在地上;地上有蟲子咬,能銹壞,也有賊挖窟窿來偷。只要積儹財寶
在天上;天上沒有蟲子咬,不能銹壞,也沒有賊挖窟窿來偷。因為你的財寶在那
裡,你的心也在那裡。(太6:19~21) 〞〝一個人不能事奉兩個主;不是惡這個,
愛那個,就是重這個,輕那個。你們不能又事奉神,又事奉瑪門(瑪門:財利的
意思)。〞(太6:24)

所以耶穌的話上下文來看:這〝眼〞的比喻就是〝心〞了。比喻〝心〞怎樣,耶
穌這裡說〝你的財寶在那裡,你的心也在那裡。〞所以耶穌最終意思是要跟隨耶
穌的人:

要把心全部集中放在天國(財寶全部放在天國,眼睛瞭亮全身光明的比喻)---
-------------必得永生

不可讓心分散在地上的慾望上(財寶天國地上兩邊要,眼睛昏花全身黑暗的比喻)
------難得永生



一貫道對〝眼睛就是身上的燈〞說法是:因為英文聖經這裡寫的〝眼睛〞是用單
數eye,不是用複數eyes,因為人有雙眼,所以這裡不是指我們身體有形眼睛,
而是暗示藏於玄關竅中的〝自性〞。

〝自性〞一詞是出自佛教觀念,說穿了不過是指〝心〞罷了,並沒什麼好暗示不
暗示。耶穌在意的是:跟從他的人〝心〞是集中放在天國的事上或分散到地上的
慾望上;一貫道卻解讀成:〝心〞是在人肉體的哪一個位置點上。

嚴格來說,聖經新約原文不是英文,而是希臘文;耶穌當時用的語言也不是英文
而是亞蘭文,一貫道怎會在英文上做文章卻不注意原文。所以一貫道強調用英文
解經是一大錯誤,忽略上下文意是第二錯誤。英文聖經用字與英文文法有關,那
些翻譯原文聖經的外國學者豈會不懂呢?這裡用單數並非此眼睛是比喻〝心〞的
原故。英文文法不是只有考慮單數複數的層面,這要看整句句子結構,所以不是
英文聖經這字一定用單數,請看英文聖經New International Version版本:

22.The eye is the lamp of of the body . If your eyes are good , your whole body will be full
of light . 23.But if your eyes are bad , your whole body will be full of darkness . If then the
light within you is darkness , how great is that darkness ! (太6:22~23)

34.Your eye is the lamp of your body . When your eyes are good , your whole body also is
full of light . But when they are bad , your body also is full of darkness. (路11:34)

窄門窄路

耶穌說你們要進窄門。因為引到滅亡,那門是寬的、路是大的,進去的人也多。
引到永生,那門是窄的、路是小的,找著的人也少。(太7:13 ~14)

耶穌這話是何意?簡單說:通往天國的道路充滿試煉、也充滿誘惑。這是比喻天
國的道路坎坷難行,不只要背上自己的十字架,又有各樣的罪惡的試探誘惑,所
以真正能通過考驗的人自然少,並非天國之門的寬度有多窄、或天國門有多神秘
讓人找不著。所以耶穌說:〝從施洗約翰的時候到如今,天國是努力進入的,努
力的人就得著了。(太11:12)〞〝你們要努力進窄門。(路13:24)〞〝從此神國的福
音傳開了,人人努力要進去。(路16:16)〞。耶穌是要信徒努力克服困境,戰勝老
我罪性,這就是窄路窄門的比喻。


另處經文這樣說〝我的弟兄們,你們落在百般試煉中,都要以為大喜樂(雅各書
1:2) 。〞每個基督徒都一定會遇到各樣試煉,這試煉就是窄門窄路。這試煉若是
逆境容易使人害怕退縮甚至放棄;這試煉若是順境容易使人自大驕傲;這試煉若
是罪惡的誘惑有多少人能勝過呢?基督徒若是隨從罪性老我誘惑而做惡、因懼怕
逼迫患難困苦而退縮,便是走寬路進寬門,雖然這樣的人雖奉耶穌的名做很多
事,但將來耶穌在天父面前也不會承認他們,這種人不能進天國得永生。(參考
太7:21~23)唯有真能在各樣試煉中仍能堅持努力遵行耶穌命令的人才能進天國。

在太馬太福音第七章中,耶穌講完〝窄門寬門〞的比喻後,緊接著講〝好果子壞
果子〞〝蓋房子在磐石上與蓋在沙土上〞的比喻。基本上耶穌講的是同樣的事,
凡努力克服困難遵守耶穌教悔的人,便是走窄路、是結好果子、是蓋房子在磐石
上;凡對耶穌教悔當做可有可無不遵守的人,便是走寬路、是結壞果子、是蓋房
子在沙土上。




十字架

耶穌說:若有人要跟從我,就當捨己,背起他的十字架來跟從我。因為凡要救自
己生命的,必喪掉生命‧凡為我和福音喪掉生命的,必救了生命。(可8:34 ~35)

耶穌用十字架在比喻什麼?耶穌這樣說並非是要人背上有形的十字架,而是比喻
要跟從耶穌的人必需付上的〝代價〞。這代價是什麼?耶穌前面說:〝捨己〞,後
面說:〝為我和福音喪掉生命〞。所以耶穌的白話意思是:〝凡願意為耶穌的福音
捨去自己短暫肉體生命(捨己)的人,將來靈魂必得到永恆的生命;凡為了救自己
短暫肉體生命(不捨己)而犧牲耶穌福音的人,將來靈魂也不能得永生。〞十字架
是耶穌時代羅馬帝國用來處死犯人的刑具,因此…耶穌意思是要跟隨他的人要勇
敢,怎樣勇敢?彷彿是將受死的死刑犯,不要恐懼,甚至要豪情壯志背起將處死
自己的刑具(十字架),這就是〝背起自己的十字架〞的真義。



耶穌要跟從他的人捨己,背起自己的十字架來跟從耶穌。那耶穌怎樣捨己,背起
自己的十字架讓人跟隨呢?耶穌的十字架是要捨去自己生命做拯救世上罪人的
贖罪祭,雖然耶穌對此感到痛苦萬分,還求天父挪去這苦杯(意思同十字架),但
耶穌仍願捨去自己選擇順服上帝,說只要照天父的意思,不用照耶穌自己的意思
(太26:39) 。當天夜裡耶穌被抓,任憑人通宵嚴刑鞭打嘲弄,其實耶穌有權能差
遣天軍天使來解救,但耶穌終究甘心選擇順服上帝犧牲自己來完成拯救世上罪人
的贖罪祭,這就是耶穌的十字架。

耶穌的信徒為了跟隨耶穌,他們怎樣捨己背起自己的十字架?



耶穌的11使徒和保羅,各個為傳耶穌的福音全部殉道,他們被釘死、被石頭打
死、被用鋸子鋸死,那時他們只要不信耶穌就可活命,但他們情願背上這死亡十
字架,其實初代教會有更多忠心無名的信徒也是這樣殉道。現代有些國家地區(如
回教或某些佛教國家)同樣嚴禁信耶穌,這些國家的基督徒同樣面臨死亡與嚴刑
的威脅,但他們仍然願意冒險信耶穌冒險傳福音。在自由國家的基督徒則面臨其
他難題……有人信耶穌因此被家人責罵不孝甚至被毒打、曾有學生因信耶穌家長
就不供應生活費學費、還有信耶穌的人要寬恕嚴重傷害他們的人……這是信耶穌
的人所該負上的代價,也是背起自己十字架的道理。



聖經說:〝那同釘的兩個犯人,有一個譏誚祂說:你不是基督麼?可以救自己和
我們罷!那一個就應聲責備他說:你既是一樣受刑的,還不怕    神麼?‧‧‧‧
就說:耶穌阿!你得國降臨的時候求你記念我。耶穌對他說:我實在告訴你,今
日你要同我在樂園裡了。〞(路23:43)



耶穌被釘死在十字架上,是替我們世人贖罪的贖罪祭,罪的工價乃是死(永死),
信耶穌的人罪已得赦免,信耶穌的人因此能得永生。耶穌與罪犯同釘十字架是聖
經舊約對耶穌的預言:

〝因為祂將命傾倒,以至於死‧祂也被列在罪犯之中,他卻擔當多人的罪,又為
罪犯代求。〞(以賽亞書53:12 )

==變成小孩的樣式--

1.當時,門徒進前來,問耶穌說:天國裡誰是最大的﹖ 2.耶穌便叫一個小孩子來,
使他站在他們當中,3.說:我實在告訴你們,你們若不回轉,變成小孩子的樣式,
斷不得進天國。 4.所以,凡自己謙卑像這小孩子的,他在天國裡就是最大的。什麼是變成小孩的樣式小孩子擁有一項特質是大人很難擁有的,那就是有單純的心。因此什麼是變成小孩的樣式?就是學習小孩的單純,不論你多有才華、智慧、地位、名聲、成就、權勢,甚至是固執、傷害、怨恨、驕傲、成見,你是否願意放下這些,謙卑學習微不足道的單純小孩。




凡自己謙卑像這小孩子的,他在天國裡就是最大的?…為什麼謙卑像小孩的人
在天國裡是最大的?因為耶穌在另一處這樣說:"你們中間誰為大,誰就要作你
們的用人。凡自高的必降為卑,自卑的必升為高。"(太23:11~12)



聖經記載:正當那時,耶穌被聖靈感動就歡樂,說:父阿,天地的主,我感謝你!
因為你將這些事向聰明通達人就藏起來,向嬰孩就顯出來。父阿!是的,因為你
的美意本是如此。(路10:21)



誰是嬰孩呢?就是願意謙卑下來聽從耶穌教導的人;而誰是聰明通達人?就是自
以為是,將耶穌的教導隨己意扭曲之人。耶穌的福音並無高深哲理,但卻是真理
大道,就是上帝的獨生愛子耶穌為世人而死,耶穌的寶血能赦罪,悔改信耶穌的
人能得永生。就因道理如此簡單,所以聰明通達人反而厭棄,謙卑單純如孩子的
人才能真正聽進心坎裡,並由衷說:〝是的




喜目觀察眾生--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六十九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十

善男子!去此不遠,於菩提場右邊,有一夜神,名:喜目觀察眾生。汝詣彼問:菩薩云何學菩薩行、修菩薩道?」 時,喜目神加善財童子,令知親近善知識,能生諸善根,增長成熟。所謂:令知親近善知識,能修助道具;令知親近善知識,能起勇猛心;令知親近善知識,能作難壞業;令知親近善知識,能得難伏力;令知親近善知識,能入無邊方;令知親近善知識,能久遠修行;令知親近善知識,能辦無邊業;令知親近善知識,能行無量道;令知親近善知識,能得速疾力普詣諸剎;令知親近善知識,能不離本處遍至十方。   時,善財童子遽發是念:「由親近善知識,能勇猛勤修一切智道;由親近善知識,能速疾出生諸大願海;由親近善知識,能為一切眾生,盡未來劫受無邊苦;由親近善知識,能被大精進甲,於一微塵中說法聲遍法界;由親近善知識,能速往詣一切方海;由親近善知識,於一毛道,盡未來劫修菩薩行;由親近善知識,於念念中行菩薩行,究竟安住一切智地;由親近善知識,能入三世一切如來自在神力諸莊嚴道;由親近善知識,能常遍入諸法界門;由親近善知識,常緣法界未曾動出,而能遍往十方國土。」   爾時,善財童子發是念已,即詣喜目觀察眾生夜神所。   見彼夜神在於如來眾會道場,坐蓮華藏師子之座,入大勢力普喜幢解脫,於其身上一一毛孔,出無量種變化身雲,隨其所應,以妙言音而為說法,普攝無量一切眾生,皆令歡喜而得利益。所謂:   出無量化身雲,充滿十方一切世界,說諸菩薩行檀波羅蜜,於一切事皆無戀著,於一切眾生普皆施與;其心平等,無有輕慢,內外悉施,難捨能捨。   又出等眾生數無量化身雲,充滿法界,普現一切眾生之前,說持淨戒無有缺犯,修諸苦行皆悉具足,於諸世間無有所依,於諸境界無所愛著,說在生死輪迴往返,說諸人天盛衰苦樂,說諸境界皆是不淨,說一切法皆是無常,說一切行悉苦無味,令諸世間捨離顛倒,住諸佛境持如來戒。如是演說種種戒行,戒香普熏,令諸眾生悉得成熟。   又出等眾生數種種身雲,說能忍受一切眾苦,所謂:割截、捶楚、訶罵、欺辱,其心泰然,不動不亂;於一切行不卑不高,於諸眾生不起我慢,於諸法性安住忍受;說菩提心無有窮盡,心無盡故智亦無盡,普斷一切眾生煩惱;說諸眾生卑賤醜陋不具足身,令生厭離;讚諸如來清淨妙色無上之身,令生欣樂。如是方便,成熟眾生。   又出等眾生界種種身雲,隨諸眾生心之所樂,說勇猛精進,修一切智助道之法;勇猛精進,降伏魔怨;勇猛精進,發菩提心,不動不退;勇猛精進,度一切眾生,出生死海;勇猛精進,除滅一切惡道諸難;勇猛精進,壞無智山;勇猛精進,供養一切諸佛如來不生疲厭;勇猛精進,受持一切諸佛法輪;勇猛精進,壞散一切諸障礙山;勇猛精進,教化成熟一切眾生;勇猛精進,嚴淨一切諸佛國土。如是方便,成熟眾生。   又出種種無量身雲,以種種方便,令諸眾生,心生歡喜,捨離惡意,厭一切欲;為說慚愧,令諸眾生藏護諸根;為說無上清淨梵行;為說欲界是魔境界,令生恐怖;為現不樂世間欲樂,住於法樂,隨其次第,入諸禪定諸三昧樂,令思惟觀察,除滅一切所有煩惱;又為演說一切菩薩諸三昧海神力變現自在遊戲,令諸眾生歡喜適悅,離諸憂怖,其心清淨,諸根猛利,愛重於法,修習增長。   又出等眾生界種種身雲,為說往詣十方國土,供養諸佛及以師長、真善知識,受持一切諸佛法輪精勤不懈;又為演說、稱讚一切諸如來海,觀察一切諸法門海,顯示一切諸法性相,開闡一切諸三昧門,開智慧境界,竭一切眾生疑海;示智慧金剛,壞一切眾生見山;昇智慧日輪,破一切眾生癡闇。皆令歡喜,成一切智。   又出等眾生界種種身雲,普詣一切眾生之前,隨其所應,以種種言辭而為說法;或說世間神通福力;或說三界皆是可怖,令其不作世間[1]業行,離三界處,出見稠林;或為稱讚一切智道,令其超越二乘之地;或為演說不住生死、不住涅槃,令其不著有為、無為;或為演說住於天宮乃至道場,令其欣樂發菩提意。如是方便,教化眾生,皆令究竟得一切智。   又出一切世界微塵數身雲,普詣一切眾生之前,念念中,示普賢菩薩一切行願;念念中,示清淨大願充滿法界;念念中,示嚴淨一切世界海;念念中,示供養一切如來海;念念中,示入一切法門海;念念中,示入一切世界海、微塵數世界海;念念中,示於一切剎盡未來劫清淨修行一切智道;念念中,示入如來力;念念中,示入一切三世方便海;念念中,示往一切剎現種種神通變化;念念中,示諸菩薩一切行願,令一切眾生住一切智。如是所作,恒無休息。   又出等一切眾生心數身雲,普詣一切眾生之前,說諸菩薩集一切智助道之法無邊際力、求一切智不破壞力、無窮盡力、修無上行不退轉力、無間斷力、於生死法無染著力、能破一切諸魔眾力、遠離一切煩惱垢力、能破一切業障山力、住一切劫修大悲行無疲倦力、震動一切諸佛國土令一切眾生生歡喜力、能破一切諸外道力、普於世間轉法輪力。以如是等方便成熟,令諸眾生至一切智。   又出等一切眾生心數無量變化色身雲,普詣十方無量世界,隨眾生心,演說一切菩薩智行。所謂:說入一切眾生界海智,說入一切眾生心海智,說入一切眾生根海智,說入一切眾生行海智,說度一切眾生未曾失時智,說出一切法界音聲智,說念念遍一切法界海智,說念念知一切世界海壞智,說念念知一切世界海成住莊嚴差別智,說念念自在親近供養一切如來聽受法輪智。示現如是智波羅蜜,令諸眾生,皆大歡喜,調暢適悅,其心清淨,生決定解,求一切智無有退轉。如說菩薩諸波羅蜜成熟眾生,如是宣說一切菩薩種種行法而為利益。   復於一一諸毛孔中,出無量種眾生身雲。所謂:出與色究竟天、善現天、善見天、無熱天、無煩天相似身雲,出少廣、廣果、福生、無雲天相似身雲,出遍淨、無量淨、少淨天相似身雲,出光音、無量光、少光天相似身雲,出大梵、梵輔、梵眾天相似身雲,出自在天、化樂天、兜率陀天、須夜摩天、忉利天及其采女、諸天子眾相似身雲,出提頭賴吒乾闥婆王、乾闥婆子、乾闥婆女相似身雲,出毘樓勒叉、鳩槃荼王、鳩槃荼子、鳩槃荼女相似身雲,出毘樓博叉龍王、龍子、龍女相似身雲,出毘沙門夜叉王、夜叉子、夜叉女相似身雲,出大樹緊那羅王、善慧摩睺羅伽王、大速疾力迦樓羅王、羅睺阿脩羅王、閻羅法王及其子、其女相似身雲,出諸人王及其子、其女相似身雲,出聲聞、獨覺及諸佛眾相似身雲,出地神、水神、火神、風神、河神、海神、山神、樹神乃至晝、夜、主方神等相似身雲。周遍十方,充滿法界。   於彼一切眾生之前,現種種聲。所謂:風輪聲、水輪聲、火焰聲、海潮聲、地震聲、大山相擊聲、天城震動聲、摩尼相擊聲、天王聲、龍王聲、夜叉王聲、乾闥婆王聲、阿脩羅王聲、迦樓羅王聲、緊那羅王聲、摩睺羅伽王聲、人王聲、梵王聲、天女歌詠聲、諸天音樂聲、摩尼寶王聲。   以如是等種種音聲,說喜目觀察眾生夜神從初發心所集功德。所謂:承事一切諸善知識,親近諸佛,修行善法;行檀波羅蜜,難捨能捨;行尸波羅蜜,棄捨王位、宮殿、眷屬,出家學道;行羼提波羅蜜,能忍世間一切苦事,及以菩薩所修苦行、所持正法,皆悉堅固,其心不動,亦能忍受一切眾生於己身心惡作惡說,忍一切業皆不失壞,忍一切法生決定解,忍諸法性能諦思惟;行精進波羅蜜,起一切智行,成一切佛法;行禪波羅蜜,其禪波羅蜜所有資具、所有修習、所有成就、所有清淨、所有起三昧神通、所有入三昧海門,皆悉顯示;行般若波羅蜜,其般若波羅蜜所有資具,所有清淨、大智慧日、大智慧雲、大智慧藏、大智慧門,皆悉顯示;行方便波羅蜜,其方便波羅蜜所有資具、所有修行、所有體性、所有理趣、所有清淨、所有相應事,皆悉顯示;行願波羅蜜,其願波羅蜜所有體性、所有成就、所有修習、所有相應事,皆悉顯示;行力波羅蜜,其力波羅蜜所有資具、所有因緣、所有理趣、所有演說、所有相應事,皆悉顯示;行智波羅蜜,其智波羅蜜所有資具、所有體性、所有成就、所有清淨、所有處所、所有增長、所有深入、所有光明、所有顯示、所有理趣、所有相應事、所有揀擇、所有行相、所有相應法,所有所攝法、所知法、所知業、所知剎、所知劫、所知世、所知佛出現、所知佛、所知菩薩,所知菩薩心、菩薩位、菩薩資具、菩薩發趣、菩薩迴向、菩薩大願、菩薩法輪、菩薩揀擇法、菩薩法海、菩薩法門海、菩薩法旋流、菩薩法理趣,如是等智波羅蜜相應境界,皆悉顯示,成熟眾生。   又說此神從初發心所集功德相續次第;所習善根相續次第;所修無量諸波羅蜜相續次第;死此生彼及其名號相續次第;親近善友,承事諸佛,受持正法,修菩薩行,入諸三昧,以三昧力,普見諸佛,普見諸剎,普知諸劫,深入法界,觀察眾生,入法界海,知諸眾生死此生彼,得淨天耳聞一切聲,得淨天眼見一切色,得他心智知眾生心,得宿住智知前際事,得無依無作神足智通自在遊行遍十方剎,如是所有相續次第;得菩薩解脫,入菩薩解脫海,得菩薩自在,得菩薩勇猛,得菩薩遊步,住菩薩想,入菩薩道,如是一切所有功德相續次第。皆悉演說,分別顯示,成熟眾生。   如是說時,於念念中,十方各嚴淨不可說不可說諸佛國土,度脫無量惡趣眾生,令無量眾生生天人中富貴自在,令無量眾生出生死海,令無量眾生安住聲聞、辟支佛地,令無量眾生住如來地。   爾時,善財童子見聞如上所現一切諸希有事,念念觀察,思惟解了,深入安住,承佛威力及解脫力,則得菩薩不思議大勢力普喜幢[2]自在力解脫。何以故?與喜目夜神於往昔時同修行故,如來神力所加持故,不思議善根所祐助故,得菩薩諸根故,生如來種中故,得善友力所攝受故,受諸如來所護念故,毘盧遮那如來曾所化故,彼分善根已成熟故,堪修普賢菩薩行故。   爾時,善財童子得此解脫已,心生歡喜,合掌向喜目觀察眾生夜神,以偈讚曰: 「無量無數劫,  學佛甚深法,  隨其所應化,  顯現妙色身。  了知諸眾生,  沈迷嬰妄想,  種種身皆現,  隨應悉調伏。  法身恒寂靜,  清淨無二相,  為化眾生故,  示現種種形。  於諸蘊界處,  未曾有所著,  示行及色身,  調伏一切眾。  不著內外法,  已度生死海,  而現種種身,  住於諸有界。  遠離諸分別,  戲論所不動,  為著妄想者,  弘宣十力法。  一心住三昧,  無量劫不動,  毛孔出化雲,  供養十方佛。  得佛方便力,  念念無邊際,  示現種種身,  普攝諸群生。  了知諸有海,  種種業莊嚴,  為說無礙法,  令其悉清淨。  色身妙無比,  清淨如普賢,  隨諸眾生心,  示現世間相。」   爾時,善財童子說此頌已,白言:「天神!汝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為幾時耶?得此解脫,其[3]已久如?」   爾時,喜目觀察眾生主夜神以頌答曰: 「我念過去世,  過於剎塵劫,  剎號摩尼光,  劫名寂靜音。  百萬那由他,  俱胝四天下,  其王數亦爾,  各各自臨馭。  中有一王都,  號曰香幢寶,  莊嚴最殊妙,  見者皆欣悅。  中有轉輪王,  其身甚微妙,  三十二種相,  隨好以莊嚴;  蓮華中化生,  金色光明身,  騰空照遠近,  普及閻浮界。  其王有千子,  勇猛身端正;  臣佐滿一億,  智慧善方便;  嬪御有十億,  顏容狀天女,  利益調柔意,  慈心給侍王。  其王以法化,  普及四天下,  輪圍大地中,  一切皆豐盛。  我時為寶女,  具足梵音聲,  身出金色光,  照及千由旬。  日光既已沒,  音樂咸寂然,  大王及侍御,  一切皆安寢。  彼時德海佛,  出興於世間,  顯現神通力,  充滿十方界;  放大光明海,  一切剎塵數,  種種自在身,  遍滿於十方。  地震出妙音,  普告佛興世;  天人龍神眾,  一切皆歡喜。  一一毛孔中,  出佛化身海,  十方皆遍滿,  隨應說妙法。  我時於夢中,  見佛諸神變,  亦聞深妙法,  心生大歡喜。  一萬主夜神,  共在空中住,  讚歎佛興世,  同時覺悟我: 『賢慧汝應起,  佛已現汝國,  劫海難值遇,  見者得清淨。』  我時便寐寤,  即覩清淨光。  觀此從何來?  見佛樹王下,  諸相莊嚴體,  猶如寶山王;  一切毛孔中,  放大光明海。  見已心歡喜,  便生此念言: 『願我得如佛,  廣大神通力。』  我時尋覺寤,  大王并眷屬,  令見佛光明,  一切皆欣慶。  我時與大王,  騎從千萬億,  眾生亦無量,  俱行詣佛所。  我於二萬歲,  供養彼如來,  七寶四天下,  一切皆奉施。  時彼如來說,  功德普雲經,  普應群生心,  莊嚴諸願海。  夜神覺悟我,  令我得利益,  我願作是身,  覺諸放逸者。  我從此初發,  最上菩提願,  往來諸有中,  其心無忘失。  從此後供養,  十億那由佛,  恒受人天樂,  饒益諸群生。  初佛功德海;  第二功德燈;  第三妙寶幢;  第四虛空智;  第五蓮華藏;  第六無礙慧;  第七法月王;  第八智燈輪;  第九兩足尊,  寶焰山燈王;  第十調御師,  三世華光音。  如是等諸佛,  我悉曾供養,  然未得慧眼,  入於解脫海。  從此次第有,  一切寶光剎,  其劫名天勝,  五百佛興世。  最初月光輪;  第二名日燈;  第三名光幢;  第四寶須彌;  第五名華焰;  第六號燈海;  第七熾然佛;  第八天藏佛;  九光明王幢;  十普智光王。  如是等諸佛,  我悉曾供養,  尚於諸法中,  無而計為有。  從此復有劫,  名曰梵光明;  世界蓮華燈,  莊嚴極殊妙。  彼有無量佛,  一一無量眾,  我悉曾供養,  尊重聽聞法。  初寶須彌佛;  二功德海佛;  三法界音佛;  四法震雷佛;  五名法幢佛;  六名地光佛;  七名法力光;  八名虛空覺;  第九須彌光;  第十功德雲。  如是等如來,  我悉曾供養,  未能明了法,  而入諸佛海。  次後復有劫,  名為功德月;  爾時有世界,  其名功德幢。  彼中有諸佛,  八十那由他,  我皆以妙供,  深心而敬奉。  初乾闥婆王;  二名大樹王;  三功德須彌;  第四寶眼佛;  第五盧舍那;  第六光莊嚴;  第七法海佛;  第八光勝佛;  九名賢勝佛;  第十法王佛。  如是等諸佛,  我悉曾供養,  然未得深智,  入於諸法海。  此後復有劫,  名為寂靜慧,  剎號金剛寶,  莊嚴悉殊妙。  於中有千佛,  次第而出興,  眾生少煩惱,  眾會悉清淨。  初金剛臍佛;  二無礙力佛;  三名法界影;  四號十方燈;  第五名悲光;  第六名戒海;  第七忍燈輪;  第八法輪光;  九名光莊嚴;  十名寂靜光。  如是等諸佛,  我悉曾供養,  猶未能深悟,  如空清淨法。  遊行一切剎,  於彼修諸行。  次第復有劫,  名為善出現,  剎號香燈雲,  淨穢所共成。  億佛於中現,  莊嚴剎及劫,  所說種種法,  我皆能憶持。  初名廣稱佛;  次名法海佛;  三名自在王;  四名功德雲;  第五法勝佛;  第六天冠佛;  第七智焰佛;  第八虛空音;  第九兩足尊,  名普生殊勝;  第十無上士,  眉間勝光明。  如是一切佛,  我悉曾供養,  然猶未能淨,  離諸障礙道。  次第復有劫,  名集堅固王,  剎號寶幢王,  一切善分布。  有五百諸佛,  於中而出現;  我恭敬供養,  求無礙解脫。  最初功德輪;  其次寂靜音;  次名功德海;  次名日光王;  第五功德王;  第六須彌相;  次名法自在;  次佛功德王;  第九福須彌;  第十光明王。  如是等諸佛,  我悉曾供養,  所有清淨道,  普入盡無餘,  然於所入門,  未能成就忍。  次第復有劫,  名為妙勝主,  剎號寂靜音,  眾生煩惱薄。  於中有佛現,  八十那由他;  我悉曾供養,  修行最勝道。  初佛名華聚;  次佛名海藏;  次名功德生;  次號天王髻;  第五摩尼藏;  第六真金山;  第七寶聚尊;  第八法幢佛;  第九名勝財;  第十名智慧。  此十為上首,  供養無不盡。  次第復有劫,  名曰千功德;  爾時有世界,  號善化幢燈;  六十億那由,  諸佛興於世。  最初寂靜幢;  其次奢摩他;  第三百燈王;  第四寂靜光;  第五雲密陰;  第六日大明;  七號法燈光;  八名殊勝焰;  九名天勝藏;  十名大吼音。  如是等諸佛,  我悉常供養,  未得清淨忍,  深入諸法海。  次第復有劫,  名無著莊嚴;  爾時有世界,  名曰無邊光;  中有三十六,  那由他佛現。  初功德須彌;  第二虛空心;  第三具莊嚴;  第四法雷音;  第五法界聲;  第六妙音雲;  第七照十方;  第八法海音;  第九功德海;  第十功德幢。  如是等諸佛,  我悉曾供養。  次有佛出現,  名為功德幢;  我為月面天,  供養人中主。  時佛為我說,  無依妙法門;  我聞專念持,  出生諸願海。  我得清淨眼,  寂滅定總持,  能於念念中,  悉見諸佛海。  我得大悲藏,  普明方便眼,  增長菩提心,  成就如來力。  見眾生顛倒,  執常樂我淨,  愚癡暗所覆,  妄想起煩惱。  行止見稠林,  往來貪欲海,  集於諸惡趣,  無量種種業。  一切諸趣中,  隨業而受身,  生老死眾患,  無量苦逼迫。  為彼眾生故,  我發無上心,  願得如十方,  一切十力尊。  緣佛及眾生,  起於大願雲,  從是修功德,  趣入方便道。  願雲悉彌覆,  普入一切道,  具足波羅蜜,  充滿於法界。  速入於諸地,  三世方便海,  一念修諸佛,  一切無礙行。  佛子我爾時,  得入普賢道,  了知十法界,  一切差別門。   「善男子!於汝意云何,彼時轉輪聖王,名:十方主,能紹隆佛種者,豈異人乎?文殊師利童子是也!爾時夜神覺悟我者,普賢菩薩之所化耳!我於爾時為王寶女,蒙彼夜神覺悟於我,令我見佛,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自從是來,經佛剎微塵數劫,不墮惡趣,常生人、天,於一切處常見諸佛,乃至於妙燈功德幢佛所,得此大勢力普喜幢菩薩解脫,以此解脫如是利益一切眾生。   「善男子!我唯得此大勢力普喜幢解脫門。如諸菩薩摩訶薩,於念念中,普詣一切諸如來所,疾能趣入一切智海;於念念中,以發趣門,入於一切諸大願海;於念念中,以願海門,盡未來劫,念念出生一切諸行。一一行中出生一切剎微塵數身,一一身普入一切法界門;一一法界門,一切佛剎中,隨眾生心說諸妙行。一切剎一一塵中,悉見無邊諸如來海;一一如來所,悉見遍法界諸佛神通;一一如來所,悉見往劫修菩薩行;一一如來所,受持守護所有法輪;一一如來所,悉見三世一切如來諸神變海。而我云何能知能說彼功德行?

婆須蜜多女華嚴經法界緣起 性起事事無礙現量境界 淫貪

「善男子!婆須蜜女於此城內市鄽之北自宅中住。」   時,善財童子聞是語已,歡喜踊躍,往詣其門。見其住宅廣博嚴麗,寶牆、寶樹及以寶塹,一一皆有十重圍遶;其寶塹中,香水盈滿,金沙布地,諸天寶華、優鉢羅華、波頭摩華、拘物頭華、芬陀利華遍覆水上;宮殿、樓閣處處分布,門闥、窓牖相望間列,咸施網鐸,悉置幡幢,無量珍奇以為嚴飾;瑠璃為地,眾寶間錯,燒諸沈水,塗以栴檀,懸眾寶鈴,風動成音,散諸天華遍布其地;種種嚴麗不可稱說,諸珍寶藏其數百千,十大園林以為莊嚴。   爾時,善財見此女人,顏貌端嚴,色相圓滿,皮膚金色,目髮紺青,不長不短,不麁不細,欲界人、天無能與比;音聲美妙超諸梵世,一切眾生差別言音,悉皆具足,無不解了;深達字義,善巧談說,得如幻智,入方便門;眾寶瓔珞及諸嚴具莊嚴其身,如意摩尼以為寶冠而冠其首;復有無量眷屬圍遶,皆共善根同一行願,福德大藏具足無盡。時,婆須蜜多女從其身出廣大光明,普照宅中一切宮殿;遇斯光者,身得清涼。   爾時,善財前詣其所,頂禮其足,合掌而住,白言:「聖者!我已先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而未知菩薩云何學菩薩行?云何修菩薩道?我聞聖者善能教誨,願為我說!」   彼即告言:   「善男子!我得菩薩解脫,名:離貪欲際,隨其欲樂而為現身。若天見我,我為天女,形貌、光明殊勝無比;如是乃至人、非人等而見我者,我即為現人、非人女,隨其樂欲皆令得見。   「若有眾生欲意所纏來詣我所,我為說法,彼聞法已,則離貪欲,得菩薩無著境界三昧;若有眾生暫見於我,則離貪欲,得菩薩歡喜三昧;若有眾生暫與我語,則離貪欲,得菩薩無礙音聲三昧;若有眾生暫執我手,則離貪欲,得菩薩遍往一切佛剎三昧;若有眾生暫昇我座,則離貪欲,得菩薩解脫光明三昧;若有眾生暫觀於我,則離貪欲,得菩薩寂靜莊嚴三昧;若有眾生見我頻申,則離貪欲,得菩薩摧伏外道三昧;若有眾生見我目瞬,則離貪欲,得菩薩佛境界光明三昧;若有眾生抱持於我,則離貪欲,得菩薩攝一切眾生恒不捨離三昧;若有眾生咂[1]我脣吻,則離貪欲,得菩薩增長一切眾生福德藏三昧。凡有眾生親近於我,一切皆得住離貪際,入菩薩一切智地現前無礙解脫。」   善財白言:「聖者種何善根、修何福業,而得成就如是自在?」   答言:   「善男子!我念過去,有佛出世,名為:高行;其王都城,名曰:妙門。善男子!彼高行如來哀愍眾生,入於王城蹈彼門閫,其城一切悉皆震動,忽然廣博,眾寶莊嚴,無量光明遞相映徹,種種寶華散布其地,諸天音樂同時俱奏,一切諸天充滿虛空。善男子!我於彼時,為長者妻,名曰:善慧;見佛神力,心生覺悟,則與其夫往詣佛所,以一寶錢而為供養。是時,文殊師利童子為佛侍者,為我說法,令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善男子!我唯知此菩薩離貪際解脫。如諸菩薩摩訶薩,成就無邊巧方便智,其藏廣大,境界無比;而我云何能知能說彼功德行?

金輪王

解釋: 謂人壽增至八萬四千歲時,有金輪王出,統領北鬱單越等四洲。以十五日沐浴昇殿,有金輪寶忽現於前,輪有千輻,光色具足。若王欲往東方,輪則東轉,王乃將諸兵眾隨其後行。金輪寶前,又有四神引導。輪所住處,王即止駕。南西北方,隨輪所至,亦復如是。於四天下,普勸人民修十善道,是名金輪王。(梵語鬱單越,華言勝處。) 解釋: (亦名勝自在),金輪者,其輪千輻,徑一丈四尺,具足轂輞雕文刻鏤,眾寶間錯,光明洞達,天匠所成,非世所有也。謂轉輪聖王既得此輪,隨王心念,輪則為轉,案行天下,須臾周匝,是為金輪寶。 金輪 世界之最底為風輪,此風輪依止虛空,其厚為十六億由旬。其堅固如金剛。風輪之上有水輪,深八億由旬。水輪之上有金輪,厚三億二萬由旬。徑十二億三千四百五十由旬。由輪形之金剛而成,故曰金輪。此金輪之上有九山八海,是為地輪。自水面至金輪,其深八萬由旬。可以知地輪之厚矣。見俱舍論十 金輪聖帝 又名金輪王,金輪聖王等。為有金輪寶之聖帝也。三論玄義曰:「悉達處宮,方紹金輪聖帝。能仁出俗,遂為三界法王 優曇婆羅花 佛經中傳說三千年才盛開的奇花優曇婆羅,早前在韓國多處盛開後,近來在中國大陸多地出現,並有很多見諸媒體報導。隨後這種奇花在台灣、香港、馬來西亞、新加坡、澳洲、美國等世界各地處處綻放。 這種奇花花莖細如髮絲,花色雪白,周圍散著淡淡的光暈。有的散發出淡淡清香。更為奇特的是任何這種花在什麼載體上都能生長,無論是銅像、鋼鐵、玻璃,還是塑膠、水果、植物等等。也無論寒暑、無論寺院還是尋常百姓家,都留下這種奇花的蹤跡。 根據佛經記載,「優曇婆羅花為祥瑞靈異之所感,乃天花,為世間所無,若如來下生、金輪王出現世間,以大福德力故,感得此花出現。」 據佛經記載:優曇婆羅花每3千年開花一次,這種花的出現意味著轉輪聖王已下世在人間正法,「金輪王出現世間」即解為此。今年按佛記是3034年 天台四教儀一書說明別、圓二教妙覺位之差異,謂別教之妙覺位坐於蓮華藏世界七寶菩提樹下大寶華王座,現圓滿報身,為鈍根菩薩轉無量四諦之法輪;圓教之妙覺位則以虛空為座,成就清淨法身,居於常寂光土。 天台四教儀一書說明別、圓二教妙覺位之差異... 謂 別教之妙覺位 坐於蓮華藏世界七寶菩提樹下大寶華王座,現圓滿報身,為鈍根菩薩轉無量四諦之法輪。----[報身] 圓教之妙覺位 則以虛空為座,成就清淨法身,居於常寂光土。 -----[法身]

媺翔

媺翔: 無明無因、我想這就是妳的迷惑處!無明是無因的、所以妳會執著在拳、掌、正、反、空、有、無、転圈圈、跳入自己挖的洞而不自知、妳舉例手中有數學課本、且妳告訴我妳會數學、妳要我把數學的模樣描述出來、簡單我會把愛因斯坦跟妳的_相對論寫給妳。如果相對論不是畢竟空不會等到近一百年才被愛因斯坦寫出來、遠在幾百年前、牛頓早把它寫出來了、甚至遠在幾萬年前就與恐龍一起存在了。 再者媺翔 虛雲老和尚對明心見性的體悟、不論是南懷謹的師父袁煥仙、還是元音的師公大惖、均無人敢否定虛雲老和尚的_偈言_ (燙著手,打碎杯 家破人亡語難開 春到花香處處秀 山河大地是如來)、那麼他說山河大地是如來、這?、、、妳的掌或挙無論如何作用現前也變不成山河大地、何况山河大地是如來? 甚至於有人還告訴我:_(以清淨心做愛還是解脫)_這不就更荒唐、 那你無法把數學的模樣描述出來、 把他拿出來 。那老和尚把山河大地是如來都 拿出來了、這在妳眼中豈不很無明;更甚者、這個(清淨心做愛還是解脫)?這在妳眼中連做三毒的事也是解脫、那豈不更白痴? 兩者都把畢竟空端給妳看了!!請你在多思考時、也要多察明!?

佛教所說的空是有還是無?還是超越有無? 佛教說 空 有 不說 無 有 這是因為空不是無 而是他有本身的作用 這個作用現前時 你會看到有 消失時你會看不到 也不能說超越有無 因為空性裡面沒有這樣的觀念 空就是緣起嗎?緣起有種種的別異,那空也是有種種的別異嗎? 空是緣起 他可以讓你看到一時合和的現象 空不是緣起 他本身就存在於世間 所以你不可以說 他是不是緣起 因為說一即不中 如地水火風他的特性都不同,空也是種種的不同嗎? 是的 此處空只虛空 而非畢竟空 看似合和而成 於性生滅 本不增減 地水火風空 變化自在 其性不變 空是一切法的實相嗎?那是指一切法的共通性,是總相的意思嗎? 畢竟空是諸法實像 是本來的面貌 我舉個例子 我手上拿著一本數學課本 我告訴你我會數學 請你把我的數學的模樣描述出來 把他拿出來 這就是真實存在 而無體性 的畢竟空 你要多思考

大自在天-一曰淨居摩醯首羅

其次淨居摩醯首羅者,第十地之菩薩,將成佛時在色界之頂,淨居天之上,現大自在天子之勝報,以勝妙之天形,紹佛位,行灌頂。入大乘論下曰:「淨治第十地,得無量無邊禁咒方術能令一切無礙自在作摩醯首羅天子,亦為一切世間依止。問曰:所言摩醯首羅者為同世間摩醯首羅,更有異耶?答曰:是淨居自在非世間自在。汝言摩醯首羅者,名字雖同而人非一,有淨居摩醯首羅,有毘舍闍摩醯首羅。其淨居者,如是菩薩鄰於佛地猶如羅穀障。(中略)如皇太子初受職時,以己業力故大寶蓮華自然化出,受一切種智位。(中略)坐蓮華已,十方世界諸佛放大光明照。此菩薩受灌頂位如轉輪聖王長子受王位時。」慧苑音義上曰:「摩醯首羅,正云摩醯濕伐羅,言摩醯者此云大也,濕伐羅者自在也,謂此天王於大千世界中得自在故也。」 大自在宮 梵語,摩醯首羅宮。大自在天之宮殿也。在色界之頂。外道所祭祀之大自在天住於此。又第十地之菩薩將成佛時。於此處變現淨土。自十方諸佛施成佛之灌頂。唯識論七曰:「諸異生求佛果者,定色界後引生無漏,後必生在淨居天上大自在宮得自在故。」同述記七末曰:「大自在宮者,淨居上有實淨土,即自受用身初於彼起證,是第十地菩薩宮

路逢知己

十七奇 路逢知己 清光緒三十年(歲次甲辰六十五歲) 老和尚自力移缽盂庵門前巨石後,己博得大眾的信仰,於是展開修寺的工作,獨往騰衝募化,留戒塵師在寺料理內務。由下關至永昌,過和木樹,這條路有數百里長,觕犖難行,官民從來不曾修理過。據當地土人說:「有一位外省來的僧人,自己發心苦行修路,不捐募,任來往的人助火食;數十年來,沒有退變;因此這條路已修通了十分之九;蒲漂人感念他的德行,想修孔雀明王寺供養他,他不願意,只顧修路。」老和尚聽到這句話,認為奇怪,循路前進,將近黃昏,那僧人荷鋤攜畚將歸;上前問訊,那僧人瞠目不理睬,老和尚也不顧,跟隨到寺,見他放下鋤頭,上蒲團結跏趺坐,老和尚參禮,他不看,不語;老和尚也向他對坐。第二天早晨,那僧人做飯,老和尚給他燒火,飯熟,也不招呼,各自取缽盛食,吃完了,那僧人荷鋤,老和尚負箕,共同搬石挖泥鋪沙,共同起止;如是十餘日,彼此未曾開口說話。有一天晚上月明如晝,老和尚在寺外大石上趺坐,夜深未進寺,那僧人輕步至老和尚後背,大喝說:「在這裏做什麼?」老和尚微開兩眼緩聲合應,「看月」。那僧人說:「月在何處?」老和尚答:「大好霞光」。那僧人說:「徒多魚目真難辨,休認虹霓是彩霞。」老和尚說:「光含萬象無今古,不屬陰陽絕障遮。」那僧人握著老和尚的手大笑說:「深夜請回休息。」第二天暢敘甚歡,那僧人自說是湘潭人,名禪修,少出家,二十四歲在金山禪堂得個休歇處,後朝山到西藏,由緬甸回國,見這條路崎嶇,人馬可憐,因感持地藏王菩薩往行,發心獨修這條路;數十年來,不曾遇見知己,現年八十三歲了。今日有緣,才傾吐這一段因緣。老和尚也把自己出家的因緣告知那僧人,第二天早飯後彼此大笑而別。 重修寺宇。接待十方。事既展開。急於募化。乃留戒塵師料理內務。予獨往騰衝。由下關至永昌。過和木樹。此地數百里觕犖難行。官民從來未曾修理。聞土人言。有一外省僧人。自發心苦行修路。不募捐。任來往者助火食。數十年來。不曾退變。此路得該僧修理。十九通行。蒲漂人甚德之。欲修孔雀明王寺居之。他不願。祇顧修路。予聞而異之。循道前進。將暮。遇於途。見其荷鋤攜畚將歸也。上前問訊。彼瞠目不語。予亦不顧。隨伊到寺。見其放下鋤具。上蒲團坐。予參禮。他亦不視。不語。予亦向伊對坐。次早。伊作飯。予為燒火。飯熟。亦不招呼。予取缽盛食。食畢。伊荷鋤。予負箕。共同搬石挖泥鋪沙。共同起止。如是十餘日。未造一語。彼此安之。 一夕明月如晝。予在寺外大石上趺坐。夜涯未歸。伊輕步至予後背。大喝曰。「在此做甚麼。」予微啟目緩聲應曰。「看月。」 伊曰。「月在何處。」 予曰。「大好霞光。」 伊曰。「徒多魚目真難辨。休認虹霓是彩霞。」 予曰。「光含萬象無今古。不屬陰陽絕障遮。」 伊執予手大笑曰。「深夜請回休息。」 次日。歡然敘話。自言是「湘潭人。名禪修。少出家。二十四歲在金山禪堂。得個休歇處。後朝山到藏。由緬回國。見此路崎嶇。人馬可憐。因感持地菩薩往行。獨修此路。在此數十年。現八十三歲矣。不曾遇知己。今幸有緣。始一傾吐。」予亦告以出家因緣。次日早飯後。予告辭。彼此大笑而別。 光緒二十一年乙未五十六歲 揚州高旻寺住持月朗到九華。稱今年高旻有朱施主法事。連舊日四七。共打十二個七。赤山法老人已回寺。仰諸位護持常住。都請回山。將屆期。眾推予先下山。至大通荻港後。又沿江行。遇水漲。欲渡。舟子索錢六枚。予不名一錢。舟人逕鼓棹去。又行。忽失足墮水。浮沈一晝夜。流至采石磯附近。漁者網得之。喚寶積寺僧認之。僧固赤山同住者。驚曰。「此德清師也。」畀至寺。救甦。時六月二十八日也。然口鼻大小便諸孔流血。居數日。逕赴高旻。知事僧見容瘁。問。「有病否。」曰。「無。」乃謁月朗和尚。詢山中事後。即請代職。予不允。又不言墮水事。祇求在堂中打七。高旻家風嚴峻。如請職事拒不就者。視為慢眾。於是表堂。打香板。予順受不語。而病益加劇。血流不止。且小便滴精。以死為待。在禪堂中晝夜精勤。澄清一念。不知身是何物。經二十餘日。眾病頓愈。旋采石磯住持德岸送衣物來供。見容光煥發大欣慰。乃舉予墮水事告眾。皆欽歎。禪堂內職不令予輪值。得便修行。從此萬念頓息。工夫「落堂。」晝夜如一。行動如飛。一夕。夜放晚香時。開目一看。忽見大光明如同白晝。內外洞澈。隔垣見香燈師小解。又見西單師在圊中。遠及河中行船。兩岸樹木種種色色。悉皆了見。是時纔鳴三板耳。翌日。詢問香燈及西單。果然。予知是境。不以為異。至臘月八七。第三晚。六枝香開靜時。護七例沖開水。濺予手上。茶杯墮地。一聲破碎。頓斷疑根。慶快平生。如從夢醒。自念出家漂泊數十年。於黃河茅棚。被個俗漢一問。不知水是甚麼。若果當時踏翻鍋灶。看文吉有何言語。此次若不墮水大病。若不遇順攝逆攝。知識教化。幾乎錯過一生。那有今朝。因述偈曰。 杯子撲落地  響聲明瀝瀝 虛空粉碎也  狂心當下息 又偈 燙著手,打碎杯  家破人亡語難開 春到花香處處秀  山河大地是如來 四十八奇 死而復甦 民國四十年(歲次辛卯一百十二歲)春戒期中,共匪擾劫雲門,老和尚被毒打,三月初三日病重時,趺坐入定,閉目不視,不言,不食,不飲水,只有侍者法雲、寬純,日夜看護,端坐九日,十一日漸倒下,作吉祥臥,侍者以燈草試鼻官,氣已絕,診左右手脈也已停止,但顏色如常,體尚溫。十二日早微聞呻吟,旋開目,侍者告訴所經過的時間。老和尚說:「我覺纔數分鐘而已。」即命侍者法雲快快為我執筆記事,但不可輕對人說,致啟疑謗。老和尚吩咐畢,即從容說其經過。說:「我剛才夢至兜率內院莊嚴瑰麗,非世間有;見彌勒菩薩在座上說法,聽講的人很多,其中有十多人是認識的,例如江西海會寺志善和尚,天台山融鏡法師,歧山恒誌公,百歲宮寶悟和尚,寶華山聖心和尚,讀體律師,金山觀心和尚,及紫柏尊者等都在座,我合掌致敬,他們指示我坐在東邊頭序第三空位。阿難尊者當維那,我坐在靠近,聽彌勒菩薩講『唯心識定』,沒有聽完,彌勒指我說:『你回去。』我說:『弟子業障深重,不願回去了』。彌勒說:『你業緣未了,必須回去,以後再來。』並示一偈: 識智何分,波水一箇;莫昧瓶盆,金無厚薄;性量三三,麻繩蝸角; 疑成弓影,病惟去惑;凡身夢宅,幻無所著;知幻則離,離幻即覺; 大覺圓明,鏡鑑森羅;空花凡聖,善惡安樂;悲願度生,夢境斯作; 劫業當頭,警惕普覺;苦海慈航,毋生退卻;蓮開泥水,端坐佛陀。 至於宗門下一法,乃世尊最末一次陞座,手拈大梵天王所獻的金壇木花示眾,那時在座下的人天大眾,沒有人懂得這是什麼意思,只有摩訶迦葉破顏微笑。世尊就對迦葉說:「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實相無相,咐囑於汝。」這是教外別傳,不立文字,直下承當的無上法門;後世的人籠統稱之為「禪」;須知大般若經中所舉出的「禪」,計有二十多種,都不是究竟;只這宗門下的「禪」,是不立階級,直下承當,見性成佛的無上「禪」。有什麼打七不打七呢,不過因為眾生的根器日鈍,妄念多端,所以歷代祖師用了許多方便法門加以攝受。在唐宋時代,禪風偏天下 纔結七,又打七,解結忙忙了何日?一念亡緣諸境意,摩訶般若波羅蜜。心境寂,體用歸,本自圓明無晝夜,那分南北與東西?萬象隨緣觀自在,鳥啼花笑月臨溪 溯自達摩西來,至六祖一花五葉:臨濟開玄要之宗,洞山立君臣之義,偽仰發體用之論,雲門示三關之捷,法眼呈六相之分;拈花妙義,大布東方。及後曹洞專主少林,溈仰圓相漸隱,雲門於韓大伯後難見其人,法眼盛於永明而入高麗,獨臨濟香火尚存。元明以降,禪門宗匠,自中峰,楚石、紫柏、憨山、天童、以至玉琳、寥寥可數,心印式微;百餘年後,幸公以一大事因緣現世,於鼓山傳法曹洞,兼嗣臨濟,中興雲門。扶持法眼,延續溈仰,以一身而參與五宗法,慧日重光;其精神之偉大,足以感召龍天而寒共匪之膽。公常云:「人生如夢,一切皆幻;空中飛鳥,有何蹤跡可尋?況學道人耶?」予今述訂雲公事略。實未足以彰盛德於萬一,殆亦佛法不離世法,聊表師之行誼,以為後人楷模云爾。

敦煌本

敦煌本記載,惠能大師說了兩首偈。 敦煌本:(一)菩提本無樹 明鏡亦無臺 佛性常清淨 何處有塵埃 (二)心是菩提樹 身為明鏡臺 明鏡本清淨 何處染塵埃.. 無上菩提須得言下識自本心,見自本性不生不滅,於一切時中念念自見萬法無滯,一真一切真,萬境自如如。如如之心,即是真實,若如是見,即是無上菩提之自性也。 無明是覺、妄是真、 尤如隻手、手背和手心、 何來有空花、只因念念為真

借用唐代 六祖慧能的偈言以明義: 三身元我體、四智本心明、身智融無礙、 應物任隋形、起修皆妄動、守住匪真精、 " 起修皆妄動、守住匪真精" ,不見一法存無見。大似浮雲遮日面。不知一法守空知。還如太虛生閃電,六祖曰。佛愍此故。乃示涅槃真樂。剎那無有生相。剎那無有滅相。更無生滅可滅。是則寂滅現前。當現前

無明而覺、妄為真、 尤如隻手、手背而手心、 何來有空花、只因念念為真。 念者。念真如本性。真如即是念之體。念即是真如之用。真如自性起念。非眼耳鼻舌能念。真如有性。所以起念。真如若無。眼耳色聲當時即壞。善知識。真如自性起念。六根雖有見聞覺知。不染萬境。而真性常自在。故云。能善分別諸法相。於第一義而不動。

智慧

借用唐代 六祖慧能的偈言以明義: 三身元我體、四智本心明、身智融無礙、 應物任隋形、起修皆妄動、守住匪真精、 " 起修皆妄動、守住匪真精" ,不見一法存無見。大似浮雲遮日面。不知一法守空知。還如太虛生閃電,六祖曰。佛愍此故。乃示涅槃真樂。剎那無有生相。剎那無有滅相。更無生滅可滅。是則寂滅現前。當現前時。亦無現前之量。乃謂常樂。此樂無有受者。亦無不受者。豈有一體五用之名。何況更言涅槃禁伏諸法令永不生。斯乃謗佛毀法。六祖說:心地無非自性戒。心地無痴自性慧。心地無亂自性定。不增不減自金剛。身去身來本三昧。若悟自性。亦不立菩提涅槃。亦不立解脫知見。無一法可得。方能建立萬法。若解此意。亦名佛身。亦名菩提涅槃。亦名解脫知見。見性之人。立亦得。不立亦得。去來自由。無滯無礙。應用隨作。應語隨答。普見化身。不離自性。即得自在神通遊戲三昧。是名見性,自性無非無痴無亂。念念般若觀照。常離法相。自由自在。縱橫盡得。有何可立。自性自悟。頓悟頓修。亦無漸次。所以不立一切法。諸法寂滅。有何次第,六祖說:煩惱即是菩提。無二無別。若以智慧照破煩惱者。此是二乘見解.師曰。明與無明。凡夫見二。智者了達其性無二。無二之性。即是實性。實性者。處凡愚而不減。在賢聖而不增。住煩惱而不亂。居禪定而不寂。不斷不常。不來不去。不在中間及其內外。不生不滅。性相如如。常住不遷。名之曰道。師曰。外道所說不生不滅者。將滅止生。以生顯滅。滅猶不滅。生說不生。我說不生不滅者。本自無生。今亦無滅。所以不同外道,能偈曰。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遂啟祖言。何期自性本自清淨。何期自性本不生滅。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無動搖。何期自性能生萬法,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離世覓菩提。恰如求兔角,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離世覓菩提。恰如求兔角,迷人著法相。執一行三昧。直言坐不動妄不起心即是一行三昧。作此解者。即同無情。卻是障道因緣,心若住法。名為自縛。若言坐不動是。只如舍利弗宴坐林中,又有人教坐。看心觀靜。不動不起。從此置功。迷人不會。便執成顛。如此者眾。如是相教。故知大錯,善知識。定慧猶如何等。猶如燈光。有燈即光。無燈即暗。燈是光之體。光是燈之用。名雖有二。體本同一。此定慧法。亦復如是。善知識。本來正教無有頓漸。人性自有利鈍。迷人漸契。悟人頓修。自識本心。自見本性。即無差別。所以立頓漸之假名,我此法門。從上以來。先立無念為宗。無相為體。無住為本。無相者。於相而離相。無念者。於念而無念。無住者。人之本性。於世間善惡好醜。乃至冤之與親。言語觸刺欺爭之時。並將為空。不思酬害。念念之中。不思前境。若前念今念後念。念念相續不斷。名為繫縛。於諸法上。念念不住。即無縛也。此是以無住為本。善知識。外離一切相。名為無相。能離於相。即法體清淨。此是以無相為體。善知識。於諸境上。心不染。曰無念。於自念上。常離諸境。不於境上生心。若只百物不思。若只百物不思。念盡除卻。一念絕即死。別處受生。是為大錯。所以立無念為宗。善知識。云何立無念為宗。只緣口說見性迷人。於境上有念。念上便起邪見。一切塵勞妄想從此而生。自性本無一法可得。若有所得。妄說禍福。即是塵勞邪見。故此法門立無念為宗。善知識。無者。無何事。念者。念何物。無者。無二相。無諸塵勞之心。念者。念真如本性。真如即是念之體。念即是真如之用。真如自性起念。非眼耳鼻舌能念。真如有性。所以起念。真如若無。眼耳色聲當時即壞。善知識。真如自性起念。六根雖有見聞覺知。不染萬境。而真性常自在。故云。能善分別諸法相。於第一義而不動。然此門坐禪。元不著心。亦不著淨。亦不是不動。若言著心。心元是妄。知心如幻。故無所著也。若言著淨。人性本淨。由妄念故。蓋覆真如。但無妄想。性自清淨。起心著淨。卻生淨妄。妄無處所。著者是妄。淨無形相。卻立淨相。言是工夫。作此見者。障自本性。卻被淨縛。

末法之期.邪師說法、多如牛毛

曾經聽聞某位某教的徒說、要守這個、那個、守住自己的心扉、在此、借用唐代 六祖慧能的偈言以明義: 三身元我體、四智本心明、身智融無礙、 應物任隋形、起修皆妄動、守住匪真精、 甚至某些其他教派妄言要修此·修那.都言之有異于六祖慧能的本意、 " 起修皆妄動、守住匪真精" 請多加三思而下論断。

2010年7月3日 星期六

幸夫愛兒園-Yukio love child garden


幸夫愛兒園

分類:endless love
2010/06/30 20:00
園址:蘭縣冬山鄉柯林村柯林路463巷50号 TEL:(03)951-5532, FAX:(03)951-5520 郵撥帳號:: 1614925 户名: 幸夫基金會 「幸夫愛兒園」是佛教幸夫基金會 所附設的育幼機構,創辦人達觀 法師自二十歲出家即因熟讀普賢 菩薩行願品,而慨然發願要為佛 教、為眾生盡一己之力。她的悲 願讓一群失去依靠的孩子,在這 個如來之家得到妥善的照顧 民國六十五年起,師父秉著為 佛教做事及接引眾生的熱誠和 信念,希望讓小朋友自幼即能 親近佛法僧三寶,先後在大園 和羅東創立了「菩提托兒所」, 期以佛法的理念培植幼苗,用 三寶的慈光攝受熏陶這些小小 的心靈。 由於接觸到許多不幸的個案, 師父便開始利用托兒所的設備, 收容家遭變故及貧窮無依的童。 師父的慈悲心廣為人知,後來 師父共住的孩童便日益增加, 也因此場地日益狹小。 七十七年底,師父得麥石來先生 伉儷」之協助,於宜蘭縣 冬山鄉 柯林村購地,開始興建愛兒園, 並連同好友多人及各界善心人士 共同參與善舉。 七十九年底初期建設完成, 並開始接受縣政府委託安置 個案。八十二年起,收容人 數激增至四十多人 八十五年申請內政部獎助擴建 計劃,第二年年底獲知獎助案 通過,隨即於八十七年六月正 式動工,而於八十九年十一月 十二日舉行落成典禮。

Yukio love child garden

Category:Endless love
2010/06/30 20:00
Park Address:YiLan County, Dongshan Township Colin Colin Road, Village No. 50, Lane 463, TEL: (03) 951-5532, FAX: (03) 951-5520 email account dial:: 1614925 Name: Yukio Foundation "love child Yukio Park" is the Buddhist Foundation Yukio nursery attached to institutions, founder of philosophical Master Since the two-year-old monk that is a result of Samantabhadra Bodhisattva vows familiar products, and generously made ready for Buddhism, for all living beings to do their part. She's compassionate vows to rely on a group of lost children, in the Tathagata be properly taken care of home 60 years Republic of China, the Master Bingzhao work for Buddhism and creatures great enthusiasm and conviction, to let kids get close to Buddhism since childhood Sangha, has a large garden and the Law in the East created the "Bodhi nursery" to the Buddhist concept of cultivated plants, with the three treasures of Ciguang She influenced by these little minds. As the access to the many unfortunate cases, the Master started using nursery equipment, shelter house by accident, and no one to depend on child poverty. Master of compassion known, then the children will be living master of the increasing, and therefore increasingly narrow space. 77 at the end, Master Mak Mr. Shi Lai and his wife were "of assistance, in Ilan County, Dongshan Township Colin village to buy land, love of children began the construction of park, and together with friends over and all people of good will to participate in charity. 79 by the end of the initial construction was completed and began to accept the county commission placement cases. 80 years, the intake increased to 40 years more than 80 scholarships for Interior expansion plans, the end of the second case, informed by scholarship, then on Bashiqinian commence in June, while in eight 19 years, inaugurated on November 12.

捍衛台澎,遺愛寶島,To defend Taiwan and Penghu, spreading love island


捍衛台澎,遺愛寶島

分類:endless love
2010/06/30 18:47
緣起與歷史 捍衛台澎,遺愛寶島 捍衛台澎,遺愛寶島 捍衛台澎,遺愛寶島 .   忠義社會福利事業基金會的前身為「台北市私立忠義育幼院」,是劉銘傳將軍之曾孫女-劉德岑女士,於民國四十年春天,為幫助困苦失依之兒童以紀念其先人捍衛台澎,遺愛寶島的「忠義」精神為名而創辦之兒少安置機構。 服務方向沿革: .因應社會需求規劃服務方向 .民國 40-50年 難胞、失依貧困兒童 .民國 60-75年 榮民子女、單親、失依貧困兒童 .民國 78年 棄嬰、受虐、家庭變故兒童 .民國 87-90年 辦理不幸少女中途之家服務 .民國 93年 組織改組成立全國性基金會 .民國 94年 承辦兒童緊急暨短期庇護中心「綠洲家園」辦理國內外收出養服務 .民國 95-97年 籌備設立青少年中長期安置機構「心棧家園」 .民國 97-98年 籌備「懷幼家園」將擴大幫助更多0~2歲的棄嬰及受虐兒、家庭遭遇重大變故之嬰幼兒在此安置 捍衛台澎,遺愛寶島 捍衛台澎,遺愛寶島 捍衛台澎,遺愛寶島 捍衛台澎,遺愛寶島 捍衛台澎,遺愛寶島 捍衛台澎,遺愛寶島 捍衛台澎,遺愛寶島 捍衛台澎,遺愛寶島


To defend Taiwan and Penghu, spreading love island

Category:Endless love
2010/06/30 18:47
Origin and History to defend Taiwan, Penghu, spreading love to defend Taiwan and Penghu island, spreading love to defend Taiwan and Penghu island, spreading love Taiwan. Yi Social Welfare Foundation, formerly known as "Taipei and loyalty Orphanage" is a great-granddaughter of General Liu Ming-chuan - Miss Liu Decen , in the spring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four years, to help the poor children who have lost the memory of their ancestors to defend Taiwan, Penghu, spreading love among the island's "loyalty" spirit in the name of the founder of a small child placement agency. Service orientation History:. Planning services in response to the direction of social needs. 40-50 years of difficult cell Republic, who have lost children in need. 60-75 children in the Republic of Veterans, single parents, who have lost children in need. Republic of China 78 years abandoned, abused, children in the family misfortune. Republic of China 87-90 in a halfway house for teenage girls go through service. Organizational restructuring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on the establishment of 93 national foundations. Children 94 years of Republican contractors cum short-term emergency shelters "oasis home" out of support services to handle domestic and foreign income. Republic of young people 95-97 years of long-term placement agencies to set up a "heart stack their homes." Republic of China 97-98 in preparation for the "pregnant with child home" will be expanded to help more abandoned babies 0 to 2 years old and abused children, the family suffered a major accident of infants and young children in this placement to defend Taiwan and Penghu and Taiwan to defend Taiwan, Penghu, spreading love, spreading love island to defend Taiwan and Penghu, spreading love to defend Taiwan and Penghu island, spreading love to defend Taiwan and Penghu island, spreading love to defend Taiwan and Penghu island, spreading love to defend Taiwan and Penghu island, spreading love to defend Taiwan and Penghu island, spreading love isl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