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0年7月6日 星期二

智慧

借用唐代 六祖慧能的偈言以明義: 三身元我體、四智本心明、身智融無礙、 應物任隋形、起修皆妄動、守住匪真精、 " 起修皆妄動、守住匪真精" ,不見一法存無見。大似浮雲遮日面。不知一法守空知。還如太虛生閃電,六祖曰。佛愍此故。乃示涅槃真樂。剎那無有生相。剎那無有滅相。更無生滅可滅。是則寂滅現前。當現前時。亦無現前之量。乃謂常樂。此樂無有受者。亦無不受者。豈有一體五用之名。何況更言涅槃禁伏諸法令永不生。斯乃謗佛毀法。六祖說:心地無非自性戒。心地無痴自性慧。心地無亂自性定。不增不減自金剛。身去身來本三昧。若悟自性。亦不立菩提涅槃。亦不立解脫知見。無一法可得。方能建立萬法。若解此意。亦名佛身。亦名菩提涅槃。亦名解脫知見。見性之人。立亦得。不立亦得。去來自由。無滯無礙。應用隨作。應語隨答。普見化身。不離自性。即得自在神通遊戲三昧。是名見性,自性無非無痴無亂。念念般若觀照。常離法相。自由自在。縱橫盡得。有何可立。自性自悟。頓悟頓修。亦無漸次。所以不立一切法。諸法寂滅。有何次第,六祖說:煩惱即是菩提。無二無別。若以智慧照破煩惱者。此是二乘見解.師曰。明與無明。凡夫見二。智者了達其性無二。無二之性。即是實性。實性者。處凡愚而不減。在賢聖而不增。住煩惱而不亂。居禪定而不寂。不斷不常。不來不去。不在中間及其內外。不生不滅。性相如如。常住不遷。名之曰道。師曰。外道所說不生不滅者。將滅止生。以生顯滅。滅猶不滅。生說不生。我說不生不滅者。本自無生。今亦無滅。所以不同外道,能偈曰。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遂啟祖言。何期自性本自清淨。何期自性本不生滅。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無動搖。何期自性能生萬法,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離世覓菩提。恰如求兔角,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離世覓菩提。恰如求兔角,迷人著法相。執一行三昧。直言坐不動妄不起心即是一行三昧。作此解者。即同無情。卻是障道因緣,心若住法。名為自縛。若言坐不動是。只如舍利弗宴坐林中,又有人教坐。看心觀靜。不動不起。從此置功。迷人不會。便執成顛。如此者眾。如是相教。故知大錯,善知識。定慧猶如何等。猶如燈光。有燈即光。無燈即暗。燈是光之體。光是燈之用。名雖有二。體本同一。此定慧法。亦復如是。善知識。本來正教無有頓漸。人性自有利鈍。迷人漸契。悟人頓修。自識本心。自見本性。即無差別。所以立頓漸之假名,我此法門。從上以來。先立無念為宗。無相為體。無住為本。無相者。於相而離相。無念者。於念而無念。無住者。人之本性。於世間善惡好醜。乃至冤之與親。言語觸刺欺爭之時。並將為空。不思酬害。念念之中。不思前境。若前念今念後念。念念相續不斷。名為繫縛。於諸法上。念念不住。即無縛也。此是以無住為本。善知識。外離一切相。名為無相。能離於相。即法體清淨。此是以無相為體。善知識。於諸境上。心不染。曰無念。於自念上。常離諸境。不於境上生心。若只百物不思。若只百物不思。念盡除卻。一念絕即死。別處受生。是為大錯。所以立無念為宗。善知識。云何立無念為宗。只緣口說見性迷人。於境上有念。念上便起邪見。一切塵勞妄想從此而生。自性本無一法可得。若有所得。妄說禍福。即是塵勞邪見。故此法門立無念為宗。善知識。無者。無何事。念者。念何物。無者。無二相。無諸塵勞之心。念者。念真如本性。真如即是念之體。念即是真如之用。真如自性起念。非眼耳鼻舌能念。真如有性。所以起念。真如若無。眼耳色聲當時即壞。善知識。真如自性起念。六根雖有見聞覺知。不染萬境。而真性常自在。故云。能善分別諸法相。於第一義而不動。然此門坐禪。元不著心。亦不著淨。亦不是不動。若言著心。心元是妄。知心如幻。故無所著也。若言著淨。人性本淨。由妄念故。蓋覆真如。但無妄想。性自清淨。起心著淨。卻生淨妄。妄無處所。著者是妄。淨無形相。卻立淨相。言是工夫。作此見者。障自本性。卻被淨縛。

2 則留言:

simon 提到...

端坐紫金山、腳行路萬里、頌經持咒念念佛、天下本無事。眉扇太虛空、手捏星日月、醉臥喜鵲橋、罄鼓木魚聲聲敲、晨鐘暮鼓聲聲寂、傭人自擾之。

simon 提到...

大道無難亦非易、由來難易不相干、等閒坐斷千差路、佛魔難將正眼觀。